[实用新型]挡泥板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21005.4 | 申请日: | 2013-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2281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04 |
发明(设计)人: | 蔡淑琼;徐静;曹建;杨明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航天模塑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26 | 分类号: | B29C45/26;B29C45/27 |
代理公司: | 成都华典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3 | 代理人: | 刘珍 |
地址: | 610100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挡泥板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挡泥板模具及其注塑工艺。
背景技术
汽车零部件轻量化是降低汽车制造成本和汽车能耗的主要方式。除了多数零件“以塑代钢”外,越来越多的零部件通过减小料厚的方式实现零件轻量化。特别是汽车上的大型零部件如挡泥板,汽车挡泥板是安装在车轮外框架后面的板式结构,其材料通常为通用塑料。主要更能:(1)为了防止泥土溅到车身上,导致车身不美观;(2)为了避免轮胎缝内夹带的小石子甩在车身上,崩掉本车外漆。另外,挡泥板还可以增加车身整体美观。
如果将该零件的主体料厚由2mm降低为1.5mm,单个零件的重量将降低300g,四个挡泥板重量降低1200g,这对整车重量的降低是非常可观的。
在零件轻量化的同时会出现零件成型困难的问题。由于型腔较薄,流动距离过长,不但流动阻力增加,塑料在流动过程中还会因为温度降低而不能充满整个型腔,否则制件的飞边毛刺严重,给注塑工序增加额外的修饰工序,增加制造成本。
重要的是,对于大型零件,由于在脱模方向投影面积大,通常需要较大的锁模力,这就对注塑机提出了更为苛刻的要求。
通常挡泥板的料厚均为2mm,曾有项目将料厚减至1.8mm,但由于浇注系统和注塑工艺设计的不合理,导致注塑机锁模力无法满足生产要求,零件飞边毛刺严重,无法顺利进行量产,最终将料厚增加为2mm才完成生产。而A94挡泥板主体料厚为1.5mm,且注塑机锁模力限制在2300T,要完成顺利量产,需对浇注系统和注塑工艺仔细斟酌。
在塑料熔体填充至型腔的过程中,为了克服型腔内熔体对模具的涨开力而有注塑机动模板施加给模具的力成为锁模力。注塑机的锁门单元必须提供足够的锁模力,否者,模具在填充过程中会被涨开或塑料零件会产生飞边毛刺。如图1所示,模具装在动模板和前模板之间。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挡泥板模具及其注塑工艺,以实现挡泥板需要轻量化,以及不超过现注塑机锁模力限制胜利轻量化挡泥板的目的。
为达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挡泥板模具,包括型腔,所述型腔包括前部、中间的隆起结构和后部,分别对应挡泥板0的前部、中间的隆起结构和后部;
所述型腔在挡泥板0中间的隆起结构的上部设置有浇口G1;
所述型腔在挡泥板0中间的隆起结构的上部与后部之间设置有浇口G2;
所述型腔在挡泥板0中间的隆起结构的上部靠前处设置有浇口G3;
所述型腔在挡泥板0中间的隆起结构的上部与前部之间设置有浇口G4;
所述型腔在挡泥板0中间的隆起结构的后部靠外侧设置有浇口G5;
所述型腔在挡泥板0中间的隆起结构的前部靠内侧设置有浇口G6;
所述型腔在挡泥板0中间的隆起结构的后部靠内侧设置有浇口G7;
所述型腔在挡泥板0中间的隆起结构的前部设置有浇口G8;
所述型腔在挡泥板0的前设置有浇口G9。
所述模具包括塑料熔体流道;所述塑料熔体流道包括相互连接主流道衬套11和热流道板22,热流道板22设置有9个横向分支热流道;9个横向分支热流道分别向下与9个纵向热流道相连;其中,4个纵向热流道分别与浇口G1~G4相连,另4个纵向热流道分别通过冷流道与浇口G5~G7,以及G9相连,浇口G5~G7,以及G9为冷浇口;最后1个纵向热流道经过横向热流道与浇口G8相连。
所述浇口G8可沿与脱模方向相互垂直双向运动的设置在模具中。
所述G1、G2、G3、G4、G5、G6、G7和G9可沿与脱模方向相互平行双向运动的设置在模具中。
型腔的主要部分1厚1.5mm,局部一2厚1.8mm、局部二3的厚2.5mm;主要部分1为前部,中间的隆起结构的前部、上部和后部;局部一2为隆起结构的内侧部;局部二3为后部。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注塑工艺,包括将塑料熔体填充至模具的型腔的过程,
各个浇口的针阀 “顺序开启,先开先关”;各浇口的针阀的开启和持续时间如下:
浇口G1的针阀在0秒打开,持续4s后关闭;浇口G2、G3的针阀在1.2s开启,持续2.8s后关闭;浇口G4的针阀在1.9s开启,持续3.1s后关闭;浇口G5、G6的针阀在2.8s时开启,持续2.8s后关闭;浇口G7的针阀在2.9s开启,持续2.6s后关闭;浇口G8、G9的针阀在2.5s时开启,持续1.5s后关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航天模塑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成都航天模塑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2100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