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涡流式气泡纺纳米纱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20637.9 | 申请日: | 2013-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255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04 |
发明(设计)人: | 刘红艳;何吉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原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D01H4/02 | 分类号: | D01H4/02 |
代理公司: | 郑州中原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41109 | 代理人: | 范之敏 |
地址: | 451191 河南省郑***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涡流 气泡 纳米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利用涡流式气泡纺纳米纱的装置,属于纺织产品和纺织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纳米纱具有良好地杀菌、防霉、除臭和抗紫外线辐射的功能,以及不粘水、不粘汗的特点,当其与人肌肤接触时,形成的是互不相粘的爽身感,极大地提高了其后续产品的穿着舒适度,尤其适用于内衣面料。纳米纱的表面摩擦阻力最小,可用于制备运动物体(高铁、航天器、泳衣等),蜘蛛丝和羊毛实际上是最佳的天然纳米纱,具有良好的机械特性和热特性。纳米纤维有效地提高了纱线本身的强度和韧性,使其在纺织工程、环境工程、生物科技、医疗与卫生健康、能源贮存、军事与反恐安全等不同领域都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
目前广泛使用的纳米纱生产装置有旋转喷嘴法来加捻由静电纺丝产生的纳米纤维、接收器旋转生成纳米纱、水加捻方法(不适用于水溶性纳米纤维,另外从实验结果看,加捻效果并不明显,这主要是由于水产生的涡强很小,并且涡强大小也很难控制。)、纳米涂层纱线等如中国专利CN200910099350,CN102973333A、CN200920121647等;美国专利US007803460,US007354546等;世界专利WO2006123879 (A1),WO2006052039 (A1)等。但无论是旋转喷嘴或接收器纺纳米纱装置,由于单根纳米纤维很容易断裂,存在纺纳米纱效率低,产量低等缺点,这种方法目前还不能成为生产纳米纱的主流方法,制约了纳米纱的应用和进一步发展。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单根纳米纤维很容易断裂,存在纺纳米纱效率低,产量低的缺点,提供一种涡流式气泡纺纳米纱的装置,可实现纳米纱的规模化生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涡流式气泡纺纳米纱的装置,包括导气管、气泵和贮液池,所述贮液池的上端开口,贮液池正上方设有涡流喷嘴,涡流喷嘴与落纱管相连,贮液池的底面设有垂直向上的喷头,喷头通过导气管与气泵相连,导气管与气泵相连处高于贮液池的液面,在贮液池的外围设有热气流输出装置,热气流输出装置的气流出口朝向贮液池的上端射流喷出的地方。
所述的涡流喷嘴与贮液池上端面的距离调节范围是0~1000cm。
所述贮液池为圆柱体或正方体,内径为0~1000cm。
所述涡流喷嘴的内径大小为0~100cm。
所述涡流式气泡纺纳米纱的装置还包括用于导入喂入纱条的导纱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装置可实现纳米纱的高效率、低耗能、连续化、规模化生产,生产效率高,生产成本低,设备简单,易操作,适应性强,可满足大批量生产及产品应用等对纳米纱及其相关产品的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2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3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涡流式气泡纺纳米纱的装置,包括导气管1、气泵2和圆柱体贮液池6,所述贮液池6的上端开口,贮液池6正上方设有涡流喷嘴9,涡流喷嘴9与贮液池6上端面的距离调节范围是0~1000cm,涡流喷嘴9与落纱管11相连,贮液池6的底面设有垂直向上的喷头12,喷头12通过导气管1与气泵2相连,导气管1与气泵2相连处高于贮液池6的液面,气泵2输出的气流流速范围是0~10000m/s,在贮液池6的外围设有热气流输出装置,热气流输出装置的热气流3出口朝向贮液池6的上端射流喷出的地方,热气流输出装置的输出气流是0~10000m/s。
工作时,首先在贮液池6中注入溶液或熔体,打开气泵2,开始时气压较低,先将导气管1中液体排出,再慢慢加大气压,使液面出现有规律的气泡状凸起;然后打开热气流输出装置产生热气流3,调节到气流量使液体内部产生气泡,特别是气泡表面在热气流的作用下加速,贮液池6正上方的涡流喷嘴9内形成涡流10,当涡流强力大于溶液表面张力时,将有射流从气泡顶端射出,射向喂入纱条4上,螺旋式沉积在喂入纱条4上,形成大量的纳米纱。
实施例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原工学院,未经中原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2063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