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预制混凝土十字桩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19480.8 | 申请日: | 2013-11-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0107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9 |
发明(设计)人: | 张迈 | 申请(专利权)人: | 温州市水利电力勘测设计院 |
主分类号: | E02D5/30 | 分类号: | E02D5/30 |
代理公司: | 北京捷诚信通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21 | 代理人: | 魏殿绅;庞炳良 |
地址: | 325000 浙江省温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预制 混凝土 十字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桥梁以及河道施工的预制桩领域,具体涉及预制混凝土十字桩。
背景技术
在建筑、桥梁以及河道施工特别是在平原河道的河岸挡墙的施工中,基础处理过程中通常采用传统的预制方桩、松木桩或石丁桩。但对于地基为淤泥的场合,由于存在含水量高、承载力小、变形大等因素,在施工中发现,这些传统桩型分别存在以下相应的缺陷:
(1)松木桩承载力低、不环保、质量可靠性差;
(2)预制方桩工程量大、投资大、打桩施工较难;
(3)石丁桩质量参差不齐、桩短承载力低、施工进度难保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河岸挡墙的施工中,预制混凝土方桩工程量大、投资大、打桩施工较难等方面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预制混凝土十字桩,包括桩体,所述桩体内设有多根钢筋龙骨,所述桩体的横截面为“十字”型,突出部形成4条凸棱,4条所述凸棱沿所述桩体的长度方向布置,所述桩体的底端设置有导入端。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4条所述凸棱以所述桩体的中心轴线对称布置。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4条所述凸棱的宽度均相同,为所述桩体总宽度的1/3。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4条所述凸棱的宽度相同,为所述桩体总宽度的1/2。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凸棱的底部为斜面,形成所述导入端。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多根所述钢筋龙骨分别设在所述桩体的凸棱的内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多根所述钢筋龙骨一端位于所述导入端内,另一端穿出所述桩体的顶面。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钢筋龙骨上设有钢筋笼。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在所述桩体的顶端的内部设置有多个箍筋,每两个所述箍筋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钢筋龙骨上形成十字形,且沿桩体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桩体的长度为4-9m。
本实用新型的预制混凝土十字桩采用“十字”型结构,并设置了导入端,节省了材料、承载力高、预制方便、施工快速、提高了经济效益,同时不同长度的预制混凝土十字桩方便了打桩施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预制混凝土十字桩的侧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预制混凝土十字桩的钢筋装配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预制混凝土十字桩第一实施例的截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预制混凝土十字桩第二实施例的截面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预制混凝土十字桩的桩体内部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出详细的说明。
参照图1至图4,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预制混凝土十字桩100 包括桩体110、导入端120和钢筋龙骨130,钢筋龙骨130设在桩体110的内部,导入端120位于桩体110的底端。
如图2所示,钢筋龙骨130的数量为多根,钢筋龙骨130上固定有钢筋笼132和箍筋134。钢筋龙骨130通过箍筋134固定在一起。
如图3所示的第一种实施例,4条凸棱140以桩体110的中心轴线对称布置,4条凸棱140的宽度均相同,为桩体110总宽度的1/3。
如图4所示的第二种实施例,4条凸棱140的宽度均相同,为桩体110总宽度的1/2。中凸棱140的宽度为桩体110总宽度的1/2。
在相同周长下,采用对称“十字”型的预制混凝土十字桩100节省了断面的面积,同时减少了对混凝土和钢筋的使用量,投资少,达到了节约生产材料的目的。
凸棱140的底部为斜面,形成导入端120。导入段120也可以为“楔形”,“楔形”的两个斜面分别位于相对的凸棱140的上。导入端120的存在使得预制混凝土十字桩100更容易的打入到地基里面,打桩也更方便。
钢筋龙骨130的数量为多根,多根钢筋龙骨130分别固定在桩体110上凸棱140的内部。钢筋龙骨130的一端位于导入端120内,另一端穿出桩体110的顶面。多根钢筋龙骨130增强了预制混凝土十字桩100的纵向承载力,也增加了预制混凝土十字桩100的结构强度。同时钢筋龙骨130穿出桩体110的顶面,也方便了外界建筑与预制混凝土十字桩100的连接。
如图5所示,在桩体110内设置有钢筋笼132,钢筋笼132固定在钢筋龙骨130上,有效的增强了预制混凝土十字桩100的承载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温州市水利电力勘测设计院,未经温州市水利电力勘测设计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1948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步履式打桩机平台及包括该平台的打桩机
- 下一篇:风力发电基座吊装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