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缠绕式自清洗过滤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19148.1 | 申请日: | 2013-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6353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25 |
发明(设计)人: | 翟煜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翟煜东 |
主分类号: | B01D29/21 | 分类号: | B01D29/21;B01D29/66 |
代理公司: | 鞍山嘉讯科技专利事务所 21224 | 代理人: | 张群 |
地址: | 114031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缠绕 清洗 过滤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过滤分离设备,特别涉及一种缠绕式自清洗过滤器。
背景技术
目前已经商品化的过滤分离设备有几类,包括单层滤网(滤布)过滤、纤维缠绕过滤和滤料过滤等。布袋过滤和不锈钢网过滤都是单层过滤,单层过滤简单、设备成本底,但因为是单层,所以容纳污物杂质量少,布袋需要频繁更换,不锈钢网虽然可以方便的自动清洗,但是过滤精度很低(>100微米)。纤维缠绕过滤相对来说纳污量较大、过滤精度较高,但是无法重复使用,只能定期人工更换。滤料过滤的过滤效果不稳定,而且耗费大量滤料。还有一种新型的自动反冲洗纤维过滤器,类似于滤料过滤,通过压紧密实的纤维过滤,反冲洗时打开并疏松纤维,使其便于清洗,这种纤维过滤器同样存在过滤效果不稳定,而且反冲洗不彻底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方便有效的缠绕式自清洗过滤器,其结构简单、过滤效果稳定,清洗损耗低、使用寿命长。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缠绕式自清洗过滤器,包括壳体、过滤缠绕管、清洗管、清洗喷嘴、滤布、液体进口、排污管和空心轴出口,所述过滤缠绕管轴向平行架设在壳体内,滤布同时缠绕在2根过滤缠绕管上,中间留有一段绷紧的悬空段,清洗管从壳体一端伸入,管上设有多个清洗喷嘴,清洗喷嘴正对着滤布的悬空段部分,液体进口在壳体径向一侧伸入,排污管由另一侧伸出,过滤缠绕管伸出壳体的一端为空心轴出口。
所述过滤缠绕管为多孔筛管,两端设轴颈架设在壳体侧壁上,一端伸出轴颈为空心轴。
所述过滤缠绕管为2根且并列设置,可以绕轴线同步旋转,实现滤布的缠绕和打开。
所述滤布以多层形式缠绕在过滤管上。
所述清洗管上设有多个清洗喷嘴,清洗喷嘴位于2根过滤缠绕管之间,正对着悬空且绷紧的滤布。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缠绕式自清洗过滤器的多层缠绕滤布可以有效地过滤液体中极细微的颗粒杂质,并能随时对滤布进行彻底清洗,极大地减少了滤材的消耗,结构简单、过滤效果稳定,清洗损耗低、使用寿命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缠绕式自清洗过滤器的径向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缠绕式自清洗过滤器的轴向剖视图。
图中:1.壳体 2.过滤缠绕管 3.清洗管 4.清洗喷嘴 5.滤布 6.液体进口 7.排污管 8.空心轴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见图1-图2,是本实用新型缠绕式自清洗过滤器的结构示意图,包括壳体1、过滤缠绕管2、清洗管3、清洗喷嘴4、滤布5、液体进口6、排污管7和空心轴出口8,所述过滤缠绕管2为2根且轴向平行架设在壳体1内,滤布5同时缠绕在2根过滤缠绕管2上,中间留有一段绷紧的悬空段,清洗管3从壳体1一端伸入,管上设有多个清洗喷嘴4,清洗喷嘴4正对着滤布5的悬空段部分,液体进口6从壳体1径向伸入壳体内,排污管7由另一侧伸出,过滤缠绕管2伸出壳体1的一端为空心轴出口8。
工作时,长形带状滤布5两端对称以多层缠绕的形式包裹在2根过滤缠绕管2的外表面,含有杂质的液体通过液体进口6进入壳体1内,经过多层滤布5缠绕的过滤层过滤,纯净的液体从过滤缠绕管2一端的空心轴出口8流出。多层滤布5缠绕所形成的滤层较厚,形成具有纵深的拦截层,可以有效地阻挡吸纳细微杂质,保证过滤精度和稳定的过滤效果。随着过滤的进行,杂质不断积累,滤层形成饱和,这时关闭液体进出口开关,打开排污管7上的排污口开关排空液体,保持排污口开启状态,打开清洗管3上的阀门使清洗液体流入清洗管3,通过多个清洗喷嘴4喷出冲刷、清洗滤布5,这时将2根过滤缠绕管2同步顺时针旋转直至滤布5全部缠绕到左侧过滤缠绕管2上,然后再逆时针旋转将滤布5全部缠绕到右侧过滤缠绕管2上,使滤布5重新对称缠绕在两个过滤缠绕管2上(恢复到初始状态),在此过程中,滤布5的所有表面都经过两次彻底清洗。清洗结束后,关闭清洗管3的进口阀门、排空壳体1内的液体、关闭排污管7的排污口开关、打开液体进出口开关即可重新开始过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翟煜东,未经翟煜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1914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透光率单晶硅太阳能电池板
- 下一篇:一种新型正面结构太阳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