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定容式原状土壤强力采集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17730.4 | 申请日: | 2013-11-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5131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16 |
发明(设计)人: | 李心清;何云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1/08 | 分类号: | G01N1/08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52100 | 代理人: | 吴无惧 |
地址: | 550002***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定容式 原状 土壤 强力 采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定容式原状土壤强力采集器,属于土壤采集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土壤样品的采集是土壤和环境等研究中经常性的工作。常用的土壤样品采集工具是土壤环刀,它不仅可以采集室内分析所需的土壤样品,而且具有确定土壤容重的功能。但土壤环刀在采集到土壤样品后不易卸载,常常需要破坏土壤的原状结构方能取出其中土壤,土壤含水量较低时尤其如此。然而许多土壤有关的样品采集都需要保持土壤的原始性状。不仅如此,近年来随着我国陆地生态系统调查研究的加强,大量土壤样品的采集需要在石山坡地和含碎石较多的土地中进行。由于土壤环刀制作材料薄弱,常常因土壤中碎石的存在而损坏刀口,致使采样工作难以进行。近年中国专利局授权的一些与土壤采样有关的专利,如201110081541.8、200720200676.0、201120093085.4、201110068453.4、201120486246.6、201320096227.1和201320186658.7等,针对不同的采样对象和目的公开了若干新的土壤采样工具或器械,但对含碎石土壤的原状样品采集或多或少存在不足之处。因此,针对目前土壤样品采集器在采样过程中出现的土壤样品采集不方便、样品不易卸载以及容易破坏土壤结构等问题,需要研发一种既可以满足定容需求,又能够在含碎石土地中方便的完成原状土壤采集的采样设备和方法。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定容式原状土壤强力采集器,以解决现有技术在采样过程中刀口遇碎石易损害、所采土壤不易卸载,以及难以保持土壤原状结构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一种定容式原状土壤强力采集器,包括T型丝杆、管体、顶砧和钻头,顶砧与管体之间为多线螺纹连接,T型丝杆由手柄和螺杆组成,T型丝杆上的螺杆与顶砧上的内螺孔形成螺纹连接,所述管体内设有活塞,管体下端连接钻头。
上述钻头通过其内孔螺纹与管体下方的外壁的螺纹形成配合连接。
前述钻头下端呈斜尖状。
前述钻头材料为硬质合金或锰钢。
前述活塞包括导向壁和前塞面,导向壁通过位于导向壁上凹槽内的O型垫圈与管体内壁连接。
前述管体上部偏离中心一侧开具两个贯通的孔洞。
前述顶砧内螺孔的上方有橡胶垫就位孔,通过该孔与橡胶垫相配。
前述橡胶垫为两个相连的直径不等的圆柱体,下小上大。
前述T型丝杆下端面有顶凸。
前述活塞腔底中部有窝洞。
前述管体外壁上有深度刻度和标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定容式原状土壤强力采集器采用分体设计,T型丝杆、顶砧、管体、活塞和钻头等部件分别制作,并且各部分采用螺纹连接组装,因此本实用新型中各部件可灵活拆卸和组装,这样不仅便于各功能部件的强化,而且便于土壤样品的采集和卸载,同时又使整个设备轻巧耐用、易于维护。在本实用新型中T型丝杆与顶砧之间采用螺纹连接,这样使用时对T型丝杆施加很小的旋转力即可使得T型丝杆往下旋转并获得较大的顶力,可轻易的使得活塞向下运动,方便土壤的原样卸载;活塞与管体内壁之间有O型垫圈,可减少摩擦力,避免活塞导向壁与管体内壁的直接接触而刮伤,增加装置的使用寿命;T型丝杆上的螺杆下方的顶凸与活塞上的窝洞配合,在拧动T型丝杆、活塞向下运动过程中活塞受力均匀平稳,可以提高装置的使用寿命;钻头采用硬质合金或经热处理后的钢材制作,并将钻头下端制作成斜尖状,形成口刃,使得钻头穿透土层和破碎石块的能力得到提高;管体上部偏离中心一侧开具的两个贯通孔洞,使用时将T形杆穿入其中,便于用力、固定和操作。本实用新型便于野外操作取样,尤其适合含碎石土壤的样品采集。
附图说明:
图1是T型丝杆与管体配合的主视图;
图2是图1的纵向半剖视图;
图3是橡胶垫与、顶砧、管体配合的纵向半剖视图;
图4是T形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1773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