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永久性膀胱造瘘便携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16540.0 | 申请日: | 2013-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3984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16 |
发明(设计)人: | 梁启弘;王东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梁启弘 |
主分类号: | A61M25/10 | 分类号: | A61M25/10;A61F5/445 |
代理公司: | 太原科卫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4100 | 代理人: | 朱源 |
地址: | 030001***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永久性 膀胱 便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泌尿系统用医疗器械,具体为一种永久性膀胱造瘘便携器。
背景技术
永久性膀胱造瘘术后,病人需终身携带导尿管及尿袋,给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不便,严重影响了生活质量。造瘘术给病人带来了诸多问题,包括泌尿系统感染、造瘘管堵塞、膀胱刺激症、造瘘口感染、造瘘口漏尿、造瘘口肉芽水肿、造瘘管拖出等。现列举以下部分技术缺点:1.造瘘管长度不适,体外部分不易固定及携带不便;2.管口易堵塞,现有造瘘管体内引流开口位于管壁侧部,管口较小,容易堵塞,导致经常更换造瘘管,给病人造成了及不便;3.膀胱挛缩:永久性膀胱造瘘术患者,因膀胱尿液长期持续引流持续,易发生膀胱容量减少,最终导致膀胱挛缩;4.造瘘口漏尿:造瘘术后,由于造瘘管与造瘘口不能完全封闭,出现漏尿。
一般将导尿管位于人体外部的端口称为前端,位于体内的一端称为末端。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目前膀胱造瘘管携带不便、造瘘口容易漏尿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永久性膀胱造瘘便携器。
本实用新型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永久性膀胱造瘘便携器,包括外层尿管以及嵌套在外层尿管内部的内层尿管;所述内层尿管的外壁与外层尿管的内壁之间可滑动的密封贴合;所述内层尿管的中部向内凹陷形成凹槽,外层尿管与凹槽相对应的位置设有向内侧凸出的与凹槽相配合的限位凸起;在外层尿管中前部固定套设有一个气囊;所述气囊中心开有通孔;气囊通过中心孔套设在外层尿管上,气囊中心孔两个端口与外层尿管的外壁之间密封连接;所述气囊的前半部分呈管状;气囊的后半部分直径由前向后逐渐增大;外层尿管位于气囊前端的外壁上螺旋连接有一个中部开孔的螺旋盖;外层尿管的管壁呈部分或全部空心结构;所述外层尿管位于螺旋盖前端的管壁上开有气道入口;外层尿管管壁与气囊相对应的位置上开有与气囊内部相贯通的气道出口;气道入口与气道出口之间通过中空的管壁相连通;内外层尿管的长度以及凹槽与限位凸起的长度应满足内层尿管的前端口始终位于外层尿管的前端口外;还包括一个与内外层尿管的前端口都相配的管帽。
使用时,将本实用新型插入造瘘口,螺旋盖位于身体外部,气囊位于身体内部;其中气囊的管状部分位于身体造瘘口内;通过气道入口对气囊充气,使气囊充满,然后旋转螺旋盖至不能旋转为止;管状的气囊部分位于人体的造瘘口内,而直径逐渐增加的部分位于人体的膀胱内,气囊的这种结构设计能够保证气囊充气后在身体内部充分封闭造瘘口,防止漏尿的发生;螺旋盖则紧密贴合皮肤,起到固定以及封闭的作用。日间排尿时打开管帽,抽出内管即可实现排尿。使用完毕可将内层尿管向内插入,并盖上管帽;夜间入睡前抽出内管连接尿袋即可。此装置便于患者日间生活,大大减少了患者因日间需携带尿袋及较长造瘘管带来的生活不便。内外层尿管的长度以及凹槽与限位凸起的长度应满足内层尿管的前端口始终位于外层尿管的前端口外,上述结构能够保证内层尿管的前端口始终出露,便于对其进行拽出、插入,避免前端口塞回过多无法拽出。对气囊注气的的技术是本领域的公知技术,常见于气囊导尿管,气体注入后不会排出,需要时可通过注射器将气体抽出。内外层尿管之间是密封贴合的,可以在保证密闭性的前提下相互滑动。凹槽与限位凸起相互配合便于内层导尿管的抽拉,使用时拉出,不用时塞回即可,限位凸起对凹槽起到限位的作用。
进一步的,内层尿管的前端口与外层尿管的前端口的间距和凹槽前端与限位凸起前端之间间距满足关系式A=B+C;所述A为内层尿管的前端口与外层尿管的前端口的间距;B为凹槽前端与限位凸起前端之间间距;C为1~1.5cm。
限位凸起前端将凹槽前端卡住,此时内层导尿管的前端口不能向内收回,这样就有效避免了内层导尿管的外端口过于塞回而无法抽出的问题。当内层尿管完全塞回后(此时B=0),内层尿管的前端口露出1~1.5cm,这种设计既方便抽取,又不至于影响病人的日常生活。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适用于永久性膀胱造瘘术术后患者,1.可拉式造瘘管(即内层尿管可拉动),有效解决了造瘘管体外部分长度过长问题,不用时可将造瘘管收回,携带方便;2.螺旋盖与气囊共同作用可将造瘘管口封闭,有效阻止漏尿;3.管帽可有效封闭造瘘管阻止尿液由造瘘口漏出;4.造瘘管体内部分为末端开口,防止造瘘管堵塞;5. 造瘘管不用时,可处于关闭状态,可增加膀胱储量,防止长期持续引流带来的膀胱挛缩问题。
附图说明
图1 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所述内外层尿管结构示意图。
图3本实用新型所述螺旋盖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梁启弘,未经梁启弘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1654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