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LED驱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15448.2 | 申请日: | 2013-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5472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16 |
发明(设计)人: | 陈聪明;李红斌;杨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川联盛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B37/00 | 分类号: | H05B3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led 驱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LED驱动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新型LED驱动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高亮度LED照明以高光效、长寿命、高可靠性和无污染等优点正在取代白炽灯、荧光灯等传统光源,在一些应用中,希望在某些情况下可调节灯光的亮度,以便进一步节能和提供舒适的照明,常见的调光有双向可控硅调光、后沿调光、ON/OFF调光、遥控调光等,但是部分LED的驱动装置性能较差,规格不统一,而且安装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新型LED驱动装置。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包括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三二极管、第四二极管、第五二极管、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第四电容、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一发光二极管、第二发光二极管、第三发光二极管、电位器、变压器和电感,电源的电压输入端与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同时与所述第三二极管的正极和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三二极管的负极同时与所述第四二极管的负极、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和所述电感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感的第二端同时与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五二极管的负极、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第三发光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三发光二极管的负极同时与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二端和所述变压器的第一绕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变压器的第一绕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五二极管的正极和所述电位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变压器的第二绕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变压器的第二绕阻的第二端同时与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二端、所述电位器的第二端、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和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电位器的滑动端与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负极同时与所述第四二极管的正极和所述电源的电压输出端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线路简单,使用方便,显著地提高了使用效能,而且安装成本不高,直接应用在LED驱动场合十分融洽,是一种值得推广应用的产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路结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三二极管D3、第四二极管D4、第五二极管D5、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第四电容C4、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一发光二极管LED1、第二发光二极管LED2、第三发光二极管LED3、电位器RP、变压器T和电感X1,电源的电压输入端V1与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连接,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同时与第三二极管D3的正极和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第三二极管D3的负极同时与第四二极管D4的负极、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和电感X1的第一端连接,电感X1的第二端同时与第二电容C2的第一端、第五二极管D5的负极、第四电容C4的第一端、第四电阻R4的第一端和第一发光二极管LED1的正极连接,第一发光二极管LED1的负极与第二发光二极管LED2的正极连接,第二发光二极管LED2的负极与第三发光二极管LED3的正极连接,第三发光二极管LED3的负极同时与第四电阻R4的第二端、第四电容C4的第二端和变压器T的第一绕阻的第二端连接,变压器T的第一绕阻的第一端与第五二极管D5的正极和电位器RP的第一端连接,变压器T的第二绕阻的第一端与第三电阻R3的第一端连接,第三电阻R3的第二端与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连接,变压器T的第二绕阻的第二端同时与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第三电容C3的第二端、电位器RP的第二端、第二电容C2的第二端、第一电容C1的第二端、第二二极管D2的正极和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电位器RP的滑动端与第三电容C3的第一端连接,第二二极管D2的负极同时与第四二极管D4的正极和电源的电压输出端V2连接。
本实用新型具有精确的初级侧恒压/恒流控制器,省去了光电耦合器和所有次级侧控制电路,无需电流检测电阻即可达到最高效率,自动重启动用于输出短路和开环保护;在整个输入电压范围内满载效率均大于80%,在265V交流输入情况下空载功耗小于200mW;满足EN55015和CISPR-22B级EMI标准和“能源之星”对固态照明(SSL)产品的要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川联盛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川联盛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1544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