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智能楼宇管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14583.5 | 申请日: | 2013-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7354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25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新人居科贸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7C9/00 | 分类号: | G07C9/00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肖念 |
地址: | 214000 江苏省无***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楼宇 管理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楼宇自动化,具体涉及一种智能楼宇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居家安全是人们安居乐业的基础,也是共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尤其是比较分散、比较偏远、环境相对比较复杂的居民区,安全形势不容乐观,传统的门卫值班和保安巡逻等治安管理手段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下住宅安全保障的需要。因此,为了满足住宅小区用户安全和科学系统化管理的需要,以及为了对随时发生的情况进行全面、及时的了解和掌握,对意外情况能迅速做出正确判断,并给出正确、快速的指挥和处理。建立一个智能楼宇管理系统,实现把一些危害和隐患遏制在萌芽状态,杜绝财产损失、确保人员生命安全,对于构建安全、和谐的住宅小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目前的智能管理系统普及率太低,大多设于高档小区且以国外品牌为主,没有适合普通住宅小区的需要又能大力普及的智能楼宇管理系统。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目的: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为了适应普通小区的需求,推进小区向智能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智能楼宇管理系统。
技术方案:为了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智能楼宇管理系统,包括监控中心、视频监控模块、防盗报警模块、电子巡更模块、环境监测模块、停车场管理模块和通信模块;所述的视频监控模块、防盗报警模块、电子巡更模块、环境监测模块、停车场管理模块分别经过通信模块与监控中心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的视频监控模块包括摄像机、传输线和视频监控终端;摄像机将采集的信息经传输线上传至视频监控终端。
进一步地,所述的防盗报警模块包括报警主机以及分别与之相连的烟感探测器、红外线探头、可燃气体探测器、门磁开关报警器。
进一步地,所述的电子巡更模块包括固定巡更设备、移动巡更设备和电子巡更主机;所述的固定巡更设备通过传输线与电子巡更主机相连,所述的移动巡更设备通过无线传输方式与电子巡更主机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的环境监测模块包括环境监测主机以及分别与之相连的温湿度传感器、可吸入气体浓度探测器和有害气体浓度探测器。
进一步地,所述的停车场管理模块包括出入口管理设备、IC卡和停车场管理主机;所述的IC卡与出入口管理设备配合使用,出入口管理设备与停车场管理主机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的通信模块采用有线通信或者无线通信。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智能楼宇管理系统,采用自动化技术,通过合理配置管理资源,能够满足普通住宅小区用户的安全和科学系统化管理的需要,对随时发生的情况进行全面、及时的了解和掌握,对意外情况能迅速做出正确判断,并给出正确、快速的指挥和处理,为住户提供舒适、安全、便利的服务;作为物业管理辅助,可降低物业管理人力成本、提高管理的科学性、准确性和智能化,可大力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智能楼宇管理系统的原理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阐明本实用新型,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等同形式的修改均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
如图1所示的智能楼宇管理系统包括监控中心、视频监控模块、防盗报警模块、电子巡更模块、环境监测模块、停车场管理模块和通信模块;所述的视频监控模块、防盗报警模块、电子巡更模块、环境监测模块、停车场管理模块分别经过通信模块与监控中心相连。
视频监控模块包括摄像机、传输线和视频监控终端;摄像机将采集的信息经传输线上传至视频监控终端。
防盗报警模块包括报警主机以及分别与之相连的烟感探测器、红外线探头、可燃气体探测器、门磁开关报警器。
电子巡更模块包括固定巡更设备、移动巡更设备和电子巡更主机;所述的固定巡更设备通过传输线与电子巡更主机相连,所述的移动巡更设备通过无线传输方式与电子巡更主机相连。
环境监测模块包括环境监测主机以及分别与之相连的温湿度传感器、可吸入气体浓度探测器和有害气体浓度探测器。
停车场管理模块包括出入口管理设备、IC卡和停车场管理主机;所述的IC卡与出入口管理设备配合使用,出入口管理设备与停车场管理主机相连。
通信模块采用无线通信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新人居科贸有限公司,未经无锡新人居科贸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1458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