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立式机动车水箱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14232.4 | 申请日: | 2013-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4788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16 |
发明(设计)人: | 叶和全 | 申请(专利权)人: | 璧山县和金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P11/00 | 分类号: | F01P11/00;F01P11/04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前沿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1 | 代理人: | 谭小容 |
地址: | 402760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立式 机动车 水箱 组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动车配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上的立式水箱组件。
背景技术
水箱是机动车,尤其是三轮摩托车、摩托车等上必不可少的配件。立式机动车水箱组件上通常设置有加水管,当水箱内水量不足时,通过加水管向水箱内补水。同时,水箱上还设置有进水管、出水管,通过进、出水管实现水循环。水箱分为立式和卧式两种,水箱高度大于宽度的为立式水箱,水箱宽度大于高度的为卧式水箱。
通常,水箱上的加水管、进水管、出水管的端头焊接在水箱上,并与水箱内腔相通,使用过程中,发现进水管进水压力不够,造成水循环不好。另外,水箱通过水箱上焊接的安装支耳安装到机动车上,在水箱上焊接安装支耳会降低水箱的防锈能力和强度,对焊接要求也很高;或者,另外设置水箱安装架,但水箱安装架成本高、重量大,增加了整个机动车的负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立式机动车水箱组件,增加进水压力,同时便于安装,降低制造成本。
为此,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立式机动车水箱组件,包括水箱本体(1),所述水箱本体(1)的高度大于宽度,在水箱本体(1)上设置有与水箱本体(1)内腔相通的加水管(1a)、进水管(1b)和出水管(1c),所述加水管(1a)位于水箱本体(1)的上方,进水管(1b)和出水管(1c)位于水箱本体(1)的下方,关键在于:所述水箱本体(1)的侧壁上箍套有至少两个上下间隔布置的水箱安装箍(2),所述水箱安装箍(2)包括平直的安装带(2a)、以及两端带有翻折边(B)的“U”形箍带(2b),所述“U”形箍带(2b)、安装带(2a)的左右两端分别对应设置有螺栓过孔(A),“U”形箍带(2b)的两端与安装带(2a)的两端各自对应地铆接在一起,所述进水管(1b)的一端伸入水箱本体(1)内,且伸入部分的长度L大于5cm。
优选为,所述“U”形箍带(2b)的螺栓过孔(A)位于同一端的铆接点的外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通过将进水管延长至水箱内,并限制了伸入部分的长度,增加进水压力,保证了水循环效果,提高了水箱对发动机的冷却效果,只有将进水管设置在水箱底部才有这种效果;
(2)水箱安装箍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安装方便快捷,可重复使用,既不需要在水箱上焊接安装支耳,也不会明显增加整个机动车的负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水箱安装箍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的立式机动车水箱组件,由水箱本体1和水箱安装箍2两部分组成。水箱本体1的高度大于宽度,构成立式水箱。在水箱本体1上设置有与水箱本体1内腔相通的加水管1a、进水管1b和出水管1c,加水管1a设置在水箱本体1上方,进水管1b和出水管1c设置在水箱本体1下方。加水管1a、出水管1c的端头与水箱本体1的内壁齐平,而进水管1b的一端伸入水箱本体1内,且伸入部分的长度L大于5cm。
结合图1、图2所示,水箱本体1的侧壁上箍套有至少两个上下间隔布置的水箱安装箍2,也可以更多。水箱安装箍2由平直的安装带2a、以及两端带有翻折边B的“U”形箍带2b两部分构成,两者均由等厚度的钢带制成。为避免材料浪费,安装带2a与“U”形箍带2b等长。“U”形箍带2b、安装带2a的左右两端分别对应设置有螺栓过孔A,这样,水箱安装箍2的左右两端就可以分别通过螺栓安装到机动车上。“U”形箍带2中部向下凹陷的尺寸,由水箱的厚度和长度决定,“U”形箍带2b的两端与安装带2a的两端各自对应地铆接在一起,即“U”形箍带2b的左端与安装带2a的左端铆接,“U”形箍带2b的右端与安装带2a的右端铆接。
水箱安装箍2套紧在水箱本体1上,一个水箱本体1至少配备两个水箱安装箍2,也可以更多。安装前,安装带2a和“U”形箍带2b的一端铆接,一端先暂时不铆。安装时,先将水箱安装箍2箍套在水箱本体1上,再将安装带2a和“U”形箍带2b没有铆接的一端也铆接在一起,铆接时,要保证水箱安装箍将水箱本体1箍紧,最后,再通过两颗螺栓将水箱安装箍2安装到机动车上。安装带2a与“U”形箍带2b的一端铆接,另一端留待安装时铆接,便于安装,铆接连接相比焊接连接,更方便快捷,并可重复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璧山县和金汽车配件有限公司,未经璧山县和金汽车配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1423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连接器
- 下一篇:芯片存储电路的安全访问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