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安全方向盘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12147.4 | 申请日: | 2013-11-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8106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07 |
发明(设计)人: | 陈安墙;张秀琴;施欲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1/06 | 分类号: | B62D1/06;B60R21/013 |
代理公司: |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7 | 代理人: | 朱圣荣 |
地址: | 241009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安全 方向盘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方向盘。
背景技术
在车辆碰撞事故发生时,转向管柱会带动方向盘向后、向上移动,而驾驶员由于惯性作用向前移动,通常会与方向盘下轮缘造成硬性接触;从而常常导致驾驶员被顶伤甚至顶死现象发生。另外大量试验表明,即使很多驾驶员侧配置了安全气囊的车辆,由于方向盘与驾驶员胸部之间的距离过小,在碰撞过程中方向盘下轮缘会挤压安全气囊,间接导致气囊对驾驶员胸部的挤压,从而导致驾驶员胸部在C-NCAP前碰试验中得分偏低。所以为了更好的保护驾驶员的行车安全,可使用一种安全方向盘,来降低驾驶员的胸部伤害。
目前,已公开的具有保护驾驶人员的方向盘专利有:安全方向盘(CN92224878.8)、安全方向盘(CN01210967.3)等。安全方向盘(CN92224878.8)中公开的方向盘结构,由于其圆弧段之间采用柔性或简单的插接连接方式,碰撞发生时可能导致方向盘上轮缘脱离方向盘原平面而砸向驾驶员头部、胸部;对驾驶员头部、胸部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安全方向盘(CN01210967.3)中公开的方向盘结构,其圆弧段之间留有一定的间隙,严重影响方向盘的美观性与操作方便性,会大大降低驾驶乐趣。此外,这两个专利中因为都需要驾驶员胸部与方向盘进行直接接触,来驱动方向盘的轮缘脱离正常位置,所以都非常不好控制方向盘圆弧段之间的连接刚度:刚度过小时,在使用过程中易发生误作用,影响操作稳定性和驾驶安全性;刚度过大时,却不能发挥安全方向盘的保护作用,同样会对驾驶员胸部造成严重伤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实现一种可靠的安全方向盘,使得在发生事故时能有效降低其对驾驶员胸部的伤害。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安全方向盘包括轮毂、轮缘和轮辐,所述的轮缘由上轮缘和下轮缘构成,其两个连接端通过动作控制器和插销连接,所述的动作控制器与安全气囊系统中的微处理器连接。
所述的上轮缘和下轮缘之间具有被挤压的弹簧或弹片。
所述的轮辐的下轮辐B两端与上轮缘两端固接,且固接处呈圆弧形。
所述的微处理器与安全气囊系统中的传感器连接,并输出起爆信号至安全气囊模块和动作控制器。
本实用新型安全方向盘中用动作控制器来控制圆弧段间插销的状态,不需要驾驶员胸部与方向盘进行硬性接触来驱动方向盘脱离原平面,所以插销刚度可设计足够大满足使用要求,从而巧妙地避免了以前的安全方向盘中不好控制插销刚度的难题。另外由于安全气囊控制模块直接控制方向盘下轮缘脱落时刻,不需要增加额外传感器和微处理器,不仅经济实惠、操作方便而且能保证方向盘下轮缘脱落时刻的准确性、实时性及可靠性,且不会影响安全气囊的正常展开。另外由于把气囊点爆作为方向盘脱落的必要条件,因此在低速碰撞中不会发生误脱落,减少了不必要的维修成本,也不会影响驾驶安全性。由于放向盘下轮缘脱离方向盘,相应的增加了方向盘与驾驶员胸部之间的间距,气囊对驾驶员胸部的挤压程度大大降低,从而降低驾驶员胸部伤害。
附图说明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说明书中每幅附图表达的内容及图中的标记作简要说明:
图1为方向盘结构示意图;
图2为动作控制器装置控制模块图;
上述图中的标记均为:1、上轮缘;2、轮辐;3、轮毂;4、动作控制器;5、插销;6、下轮辐A;7、下轮辐B;8、下轮缘;9、传感器;10、微处理器;11、安全气囊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可知,安全方向盘由轮毂3、轮缘和轮辐构成,其中轮缘由上轮缘1和下轮缘8两个独立部件构成,其在两端连接后构成圆形的轮缘,上轮缘1和下轮缘8的连接处通过动作控制器4和插销5连接,具体的说,就是将动作控制器4固定在上轮缘1端部内,将插销5固定在下轮缘8端部,通过将插销5插入动作控制器4内实现两者相连接,动作控制器4为电控部件,可以通过信号控制其点爆,实现动作控制器4和插销5的脱落,使得上轮缘1和下轮缘8脱离。从而在车辆发生碰撞后,在驾驶员胸部与方向盘发生硬性接触前,通过方向盘下轮缘8主动脱落方向盘,来增加方向盘与驾驶员胸部之间的间距,从而降低方向盘和气囊对驾驶员胸部挤压造成的伤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1214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磨石机的降尘装置
- 下一篇:一种清除气道分泌物时防止气道漏气的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