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效低阻力矿井回风换热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11110.X | 申请日: | 2013-11-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5621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06 |
发明(设计)人: | 孙伟;杨其光;王亮亮;朱晓彦 | 申请(专利权)人: | 朱晓彦 |
主分类号: | E21F3/00 | 分类号: | E21F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343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效 阻力 矿井 回风 换热器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能源技术领域的换热器,特别是矿井回风与循环水的换热器。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矿井回风换热器,存在换热后循环水自由落体过程中所产生的阻力大,出风口断面上风量分布不均匀导致换热效率下降,且无法满足矿井通风量测试的需求等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本实用新型所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出一种高效低阻力矿井回风换热器。它可充分根据矿井回风扩散塔的特点实现矿井回风与循环水直接高效低阻力的换热。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高效低阻力矿井回风换热器,它由矿井回风扩散塔,带喷嘴排管,挡水板,挡水板集水槽,排水管道,供水管道,导流弧等组成。其结构特点是,挡水板安装于带喷嘴排管上部不小于1200mm处,挡水板有坡向集水槽的坡度,集水槽下部与排水管道连接,排水管道的水排入集水槽。矿井回风由通风机水平方向进入矿井回风扩散塔,经导流弧后变为垂直向上运动。
按照上述方案,所述挡水板出风口与风机中心线风向垂直,挡水板上口与扩散塔上口的距离不小于500mm,挡水板在整个出风口断面上间距,逆通风机出风方向逐渐增大(例如间距可由22mm逐渐到25mm再到28mm)即间距由窄到宽。带喷嘴排管在整个出风口断面上单位面积的喷嘴数,逆通风机出风方向逐渐减少(例如单位面积喷嘴数可由24个逐渐到20个再到16个)即喷嘴密度距由密到疏。挡水板设坡向扩散塔单侧或两侧的坡度,在单侧或两侧设挡水板集水槽。
按照上述技术方案,挡水板材质为阻燃型ABS、PVC、玻璃钢或不锈钢等其他金属材料。集水槽为V型或U型。带喷嘴排管由单排或上下两排组成,喷嘴喷水方向均向上喷,顺着垂直气流方向。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上述结构,可使得矿井回风在扩散塔上部均匀分布,提高换热器的整体效率,集水槽采用V型或U型设计,以减少风流撞击集水槽所产生的阻力。同时由于被挡水板阻挡后的换热循环水进入集水槽后由排水管进入排水沟,达到减小了换热后循环水自由落体的水量,从而大大减小换热循环水在自由落体过程中所产生的气流阻力。另一方面由于喷 嘴均顺着气流方向喷水,减小了喷水时所产生的水苗阻力。
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换热效率高,通风阻力小能源利用率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
图3是图1的B--B剖视图。
图中1.矿井回风扩散塔,2.带喷嘴排管,3.挡水板,4.挡水板集水槽,5.排水管道,6.排水沟,7.矿井通风机,8.导流弧。
具体实施方式
参看图1,图2,图3,从矿井通风机7的出风,进入矿井回风扩散塔1,在扩散塔导流弧8的作用下由水平气流变成垂直向上的气流,垂直气流由导流弧8至通风机7的方向上风量由大变小,垂直风量在上升的过程中,遇到带喷嘴排管2,挡水板3,一方面带喷嘴排管2在由导流弧8至通风机7的方向上由密变疏,可以使得风量较大的部分得到更多的换热循环水,另一方面由于挡水板3在由导流弧8至通风机7的方向上由窄变宽,可以使得垂直风流重新均匀分布。此外,被挡水板3,拦截的换热循环水顺着挡水板的坡度流向挡水板集水槽4,再经过排水管道5,进入排水沟6,减少了自由落体循环水的数量,进一步减少通风阻力。垂直风量在通过挡水板3后进一步均匀分布,再经过不少于500mm长的直段,为矿井通风机风量测定提供了便利条件。本实用新型不改变扩散塔基本结构的情况下,使得风量大的部位得到充分的换热循环水,且能够进一步均匀分配风量,极大的提高了换热效率和减少系统风通风阻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朱晓彦,未经朱晓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1111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