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水能光能互补模拟发电试验台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10954.2 | 申请日: | 2013-11-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2073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2 |
发明(设计)人: | 张志柏;朱文杰;张利斌;沈志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G09B23/18 | 分类号: | G09B23/18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科谊专利代理事务所 32225 | 代理人: | 孙彬 |
地址: | 213164 江苏省常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能 光能 互补 模拟 发电 试验台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电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水能光能互补模拟发电试验台。
背景技术
随着能源危机日益临近,新能源已经成为今后世界上的主要能源之一。其中太阳能已经逐渐走入我们寻常的生活,水力发电也开始得到发展。这类新能源发电站是针对通信基站、微波站、边防哨所、边远牧区、无电户地区及海岛,在远离大电网,处于无电状态、人烟稀少,用电负荷低且交通不便的情况下,利用本地区充裕的水能、太阳能建设的一种经济实用性发电站。
大专院校在培养新能源专业人才的时候,需要就水能、光能发电设备进行讲解,为了使学习者有更深刻的认识,需要一套能在教室内演示的模拟水能、光能互补的发电试验台,以了解水能、光能互补发电设备的工作原理,对各部分功能演示,以及学习对相关电路的制作与调试实训。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缺少模拟水能、光能互补发电设备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水能光能互补模拟发电试验台,能提供模拟的光伏发电和水力发电,使学员更深刻的学习水能和光能互补发电设备的工作原理,并进行相关的测试,如电流、电压等。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水能光能互补模拟发电试验台,包括试验平台、该试验平台上设有太阳能发电模拟单元、测试单元和水能发电模拟单元,
所述的太阳能发电模拟单元包括太阳能电池板和模拟光源;
所述的水能发电模拟单元包括高处水箱、水力发电机和低处水箱,高处水箱的出水口连通水力发电机的进水端口,水力发电机的出水端口连通低处水箱的进水口;
所述的测试单元的输入端分别与太阳能电池板和水力发电机的输出端通过导线连通,所述的测试单元包括电流测试模块、电压测试模块和负载模块。
进一步的,所述的太阳能电池板通过第一支架安装在试验平台上,太阳能电池板与第一支架之间可转动连接。通过太阳能电池板的转动,可使学员直观的感受到,当太阳能电池板与光源垂直时,所产生的电流最大,即发电效率最高,以便于计算在各个入射角时的发电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的模拟光源通过第二支架安装在试验平台上,所述的模拟光源与第二支架之间可转动连接。当太阳能电池板固定时,模拟光源可模拟真实的太阳从东往西的运动,以使学员直观的感受光源对发电效率的影响,并进行相应的测试。
为便于输出交流电,测试单元具有将太阳能电池板和水力发电机产生的直流电转换成交流电的逆变器。
进一步的,所述的电流测试模块包括直流电流表和交流电流表,所述的电压测试模块包括直流电压表和交流电压表。
进一步的,所述的负载包括直流负载和交流负载。通过加载负载,可使学员了解在各种不同负载情况下,发电设备的变化。
进一步的,为模拟蓄电池充电过程,所述的测试单元内还具有将太阳能电池板和水力发电机产生的电储存的蓄电池模块。
进一步的,所述的高处水箱与低处水箱之间还具有将低处水箱内的液体抽入高处水箱的循环泵。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水能光能互补模拟发电试验台,构思新颖,能模拟光伏发电和水力发电,并进行相关的各种测试,可满足光伏及相关专业学生认识光伏发电系统,认识光伏发电系统设备,开展光伏发电系统各组成设备的组装、调试与维修等项目实践教学要求,以助于学员更深刻的了解光伏发电和水力发电的工作原理与区别。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水能光能互补模拟发电试验台优选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水能光能互补模拟发电试验台优选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中:1.试验平台,21.太阳能电池板,22.模拟光源,31.高处水箱,
32.水力发电机,33、低处水箱,4.测试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未经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1095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