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软组织扩张器保护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10617.3 | 申请日: | 2013-11-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5584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23 |
发明(设计)人: | 詹日兴;罗高兴;吴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9/02 | 分类号: | A61B19/02 |
代理公司: | 重庆华科专利事务所 50123 | 代理人: | 康海燕 |
地址: | 400038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软组织 扩张器 保护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手术用辅助器具,具体涉及一种扩张器保护器。
背景技术
在烧伤、整形手术中,经常需要进行软组织扩张器置入手术。为了便于埋置后有效扩张,临床用软组织扩张器一般由硅胶膜制成,较易被如手术刀、缝合针等刺破。因缝合皮肤时缝合针头刺破软组织扩张器的事件时有发生,一旦刺破,将前功尽弃,造成损失。因此为防止软组织扩张器埋置后缝合过程中缝合针刺破扩张器,术者在手术缝合中极为小心谨慎,从而成为这类手术费时、费力的关键点。这样,浪费了医疗资源,增加了患者因手术时间长的相关费用及损伤,术者也浪费了许多时间和精力。然而,目前并无任何保护软组织扩张器的相关器具。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软组织扩张器保护器,其在避免扩张器置入后缝合时缝合针头刺破扩张器,同时大大方便术者缝合皮肤及皮下组织,提高缝合皮肤及皮下组织的速度,缩短手术时间。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所述软组织扩张器保护器为勺形,由手柄和勺头所组成,勺头成椭圆球面内陷形状,与软组织扩张器的外表面形状相适应,勺头相对于手柄向外翻呈一定角度。手柄与勺头的夹角最好为135°。
该软组织扩张器保护器采用不锈钢制成,缝合时保护器勺头置于软组织扩张器与皮肤组织之间,以保护软组织扩张器不被刺破。缝合时从切口的一端逐步缝合,接近缝合完成,缝合口较小时,采用保护器勺柄置于软组织扩张器与皮肤之间,以同样达到以保护软组织扩张器不被刺破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能有效避免软组织扩张器刺破的风险,同时大大缩短软组织扩张器置入术手术时间,为患者节约费用、减少损伤;另外也减少该手术的风险及手术难度,为术者节约了时间。该保护器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经济实用。
附图说明
图1为软组织扩张器保护器的侧面示意图
图2为软组织扩张器保护器手柄部的示意图;
图3为软组织扩张器保护器勺头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软组织扩张器保护器,其形状为勺形,由不锈钢材料制成,包括手柄1和勺头2,勺头2相对于手柄1向外翻呈135°,这样术者手持手柄时勺头内陷面恰好于扩张器贴合,充分的保护了扩张器。保护器的厚度均为0.17cm。
手柄1结构如图2所示,其长为10.0cm,手柄的远端宽为1.3cm,近端宽度为0.5cm。在缝合口较小时,可以采用保护器勺柄的远端置于软组织扩张器与皮肤之间,对软组织扩张器起到保护作用。
勺头2的结构如图2所示,其为椭圆球面内陷形状,其长为4.5cm,宽为3.0cm,勺头内陷的高度为0.85cm,勺头2的内陷形状与软组织扩张器的外表面形状基本吻合,对其起到保护作用。
在烧伤、整形软组织扩张器置入术术中,将软组织扩张器置入后进行皮肤缝合时,将软组织扩张器保护器勺头置于软组织扩张器与皮肤组织之间,由第一助手持握保护器手柄协助。使软组织扩张器尽量在保护器勺头内陷内,将皮肤组织对合于保护器勺头外凸面。在保护器勺头外凸面上从切口一端逐步缝合皮肤。如此术者完全不用顾及缝合针头刺破软组织扩张器。在接近缝合切口另外一端时,取出保护器勺头,改用手柄远端置于软组织扩张器与皮肤组织之间,术者继续缝合皮肤。待缝合最后一针时,取出保护器手柄后再打结。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前提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修改和等同替换,也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1061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康复矫形器连接装置
- 下一篇:独立可调多舱互通式气体实验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