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过滤机的双罐间歇自动排液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08812.2 | 申请日: | 2013-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4019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16 |
发明(设计)人: | 高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鞍山市特种耐磨设备厂 |
主分类号: | B01D35/16 | 分类号: | B01D35/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14000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过滤机 间歇 自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陶瓷过滤机,特别是涉及一种陶瓷过滤机生产运行过程中的滤液排放系统,具体涉及一种双罐间歇自动排液装置,属于陶瓷过滤机自动排液系统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陶瓷过滤机是根据毛细作用原理,结合陶瓷技术发展,开发研制的高科技固液分离产品,具有过滤效率高,生产成本低、节能降耗、清洁环保等优点,可广泛应用于冶金、选矿、化工、环保、造纸、石油、煤炭、染料等行业,是当今国际最新一代固液分离产品。
由于现有陶瓷过滤机采用的是滤泵排液装置,在生产过程中存在很多不足,具体问题如下:
(1)滤泵排液装置可达到真空内压力为-0.092MPa,为补偿滤液泵的汽蚀余量,滤液泵与真空桶的连接必须有2.5-3.2m的高差要求,对现场环境要求较高。
(2)配置的滤液泵提高了产品成本,并且增加了故障率,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工进行维护,增大了生产管理难度,浪费能源较多。
(3)在现场使用时需要考虑安装场地高度的问题,并且无法使厂房空间得到充分利用,导致装配加大了难度。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陶瓷过滤机滤泵排液的机械静态结构和动态工作原理以及电气设计的不足,提供一种效率高、故障率低的双罐间歇自动排液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双罐间歇自动排液装置主要有两个排液罐、两个电磁阀和两个单向阀组成。两个排液罐体积大小相等并以上下结构卧式排放。罐体1(1)放在上层并与真空泵相连,进水口分别与过滤机两端的吸浆区和吸干区的出水管相连,它作为滤液的暂存区并且始终处于真空状态。通过电磁阀的控制,当罐体1(1)与罐体2(2)相连时,两个罐体同样处于真空状态,罐体1(1)内的滤液达到设定高度后,滤液依靠自重冲开罐体1(1)内单向阀流向罐体2(2),此时由于罐体2(2)仍处于真空状态,它的单向阀由于压力关闭。当罐体2(2)内的滤液达到设定高度后,由电磁阀动作断开罐体1(1)和罐体2(2)的连接,罐体2(2)便处于常压状态,罐体2(2)内的液体由于重力作用冲开自身的单向阀,最终液体流出。在罐体2(2)处在常压排液的状态时,罐体1(1)处在真空储液状态。当罐体2(2)内的滤液流尽后,由电磁阀控制罐体1(1)再次和罐体2(2)相连,此时两个罐体再次进入真空状态,再重复一次滤液排放的过程。
整个过程是一个间歇自动排液的过程,新型的双罐间歇自动排液装置的优势如下:
(1)无需考虑高差要求,可以更合理的利用空间,三个罐体放于自身架体下方,不另外占用场地,并且很好的解决了配重问题。
(2)由电磁阀和单向阀来控制罐体的状态,无需另外配置滤液泵,这样不但降低了产品成本、节约能源,而且减少了故障率,无需更多的人工维护,降低了管理成本。
(3)双罐间歇自动排液装置结构更合理,节电效果十分明显。
(4)体积更小、安装灵活、外形美观,便于使用和维修。
附图说明
图1为自动排液装置的主视图。
图2为自动排液装置的侧视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1、如图1所示将与真空泵相连的软管接头与真空口(4)连接,将软管接头分别与分配头液态吸附软管接头及陶瓷片脱水软管接头连接。
2、 过滤机开始工作,真空泵启动。
3、 如图1所示这时电磁阀(8)打开,电磁阀(9)关闭,罐体(1)、罐体(2)内处于负压状态,单向阀(7)因为自重及负压作用关闭;在负压作用下,滤液水由来源于过滤机的两条管路进入罐体(1)内,滤液水因重力作用,冲开依靠自重关闭的单向阀(6),经下罐体进水口流入罐体(2),因负压作用单向阀(7)关闭,滤液水蓄积于罐体(2)内。
4、 当罐体(2)内滤液水达到额定水位时,电磁阀(8)关闭,电磁阀(9)打开,这时罐体(1)继续处于负压状态,罐体(2)处于常压状态,单向阀(6)靠自重及负压作用关闭;受负压作用滤液水继续经两条管路进入罐体(1),单向阀(6)关闭滤液水蓄积于罐体(1)内;罐体(2)处于常压状态,滤液水因重力作用,冲开依靠自重关闭的单向阀(7)从罐体(2)的排液口流出。
5、 当罐体(2)内滤液流出殆尽时,电磁阀(9)关闭电磁阀(8)打开,机器状态回到第三步;如此第三、四步反复,完成滤液自动排放工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鞍山市特种耐磨设备厂,未经鞍山市特种耐磨设备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0881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整流器支架及照明设备
- 下一篇:用于车辆的开口车顶构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