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适用于大转角耐张塔的三放线滑车专用硬撑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08474.2 | 申请日: | 2013-11-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3685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9 |
发明(设计)人: | 金伟文;王成波;孙伟军;施均良;马刚成;段福平;王朝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电网公司;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浙江省送变电工程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G1/02 | 分类号: | H02G1/02 |
代理公司: | 浙江翔隆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06 | 代理人: | 戴晓翔 |
地址: | 10003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用于 转角 耐张塔 放线 滑车 专用 硬撑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系统输变电工程输电线路施工领域,尤其是一种适用于大转角耐张塔的三放线滑车专用硬撑。
背景技术
在输电线路工程建设施工中,带张力架线为放线施工的首选方案。张力放线要求牵张段杆塔挂设放线滑车,牵张段两端设置牵、张两场,采用牵、张设备进行带张力直通放线。在放线滑车的挂设时,一般直线塔、小角度转角塔挂设单只放线滑车,垂直档距较大的桩号及25°-60°转角耐张塔挂设2只放线滑车,两只放线滑车之间用短角钢连接支撑,以确保放线施工中导、地线在放线滑车中的包络角小于30°。
目前,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输电线路路径规划要求不断增高,输电线路设计水平也在断提高,以往不太出现的60°以上大转角耐张塔目前也不断的出现。在张力放线施工中,对于60°以上转角耐张段则不能不采取直通放线的方案施工,否则包络角大于30°。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适用于大转角耐张塔的三放线滑车专用硬撑,可用于支撑三只放线滑车, 实现60°以上大转角直通放线带来的包络角低于30°。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适用于大转角耐张塔的三放线滑车专用硬撑,其特征是包括一等腰三角形钢板,其底角角度为10-30度,所述钢板的三个边角处分别开有一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外围的钢板上焊接有环形加强圈,所述的钢板靠边缘处焊接多条绑条。
牵张段中60°以上大转角耐张塔时,挂设三只放线滑车是促使单只放线滑车导线包络角小于30°最有效的施工方案之一。 当挂设三只放线滑车时,为确保三只放线滑车的导线包络角基本上相同, 在挂设放线滑车时要求三只放线滑车不在同一个高度,因此三只放线滑车连接用的硬撑加工成三角形,结构合理,通过安装孔支撑三只放线滑车, 实现60°以上大转角直通放线带来的滑车包络角低于30°,并且通过绑条加固,强度高,不易变形。
作为上述结构的进一步完善和补充,本实用新型还包含以下附加技术特征或这些特征的任意组合:
所述的绑条有四条,其中三条构成一内等腰三角形,剩余一条设置在上述内等腰三角形内且与上述内等腰三角形的底边平行,该结构强度更高。
所述的绑条与钢板采取整条通焊的方式,进一步提升强度。
所述的绑条焊缝高度不小于5mm,进一步提升强度。
本实用新型得到的一种适用于大转角耐张塔的三放线滑车专用硬撑,结构合理,提供三只放线滑车的支撑,确保大转角耐张塔直通张力放线时单只放线滑车的导线包络角小于30°的施工要求;支撑强度高,不易变形,确保安全施工。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A-A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悬挂状态下的示意图。
图中:1-钢板、2-安装孔、3-加强圈、4-绑条、5-放线滑车、6-硬撑、7-导线、8-支撑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描述的一种适用于大转角耐张塔的三放线滑车专用硬撑,包括一等腰三角形钢板1,采用厚度为10mm的16Mn钢,其底角角度为10-30度,所述钢板1的三个边角处分别开有一安装孔2,所述安装孔2外围的钢板1上焊接有环形加强圈3,所述的钢板1靠边缘处焊接多条绑条4。所述的绑条4有四条,其中三条构成一内等腰三角形,剩余一条设置在上述内等腰三角形内且与上述内等腰三角形的底边平行。所述的绑条4与钢板1采取整条通焊的方式。所述的绑条4焊缝高度不小于5mm。
如图3所示,本技术方案的三个安装孔2用于分别设置三个放线滑车5,导线7与放线滑车5的包络角小于30°;支撑线8可固定在塔上,用于支撑硬撑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电网公司;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浙江省送变电工程公司,未经国家电网公司;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浙江省送变电工程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0847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