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气缸盖罩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04374.2 | 申请日: | 2013-11-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479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16 |
发明(设计)人: | 陈其荣;苏志伟;尹艳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泉州市双塔汽车零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F7/00 | 分类号: | F02F7/00 |
代理公司: | 泉州市诚得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09 | 代理人: | 汤国开 |
地址: | 3623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缸盖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新型气缸盖罩结构,按国际专利分类表(IPC)划分属于发动机罩壳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双层钢板生产的气缸盖罩。
背景技术
气缸盖罩是盖在发动机缸体上的罩壳,其主要作用如下:1、防止外部杂质进入发动机;2、防止内部机油泄漏;3、油雾分离;4、曲轴箱压力调节;5、隔离结构传递的噪音;6、作为其他零件的安装支座。传统的气缸盖罩在材料上一般选择为铸铝件、铸铁件、普通单层钢板件,其缺点为造价成本高且减振降噪的效果很不理想,直接影响到发动机的工作性能及效率,成本提高进而也影响到顾客对产品的信心。
为了减振降噪,目前气缸盖罩采用内外壳结构,其工艺是分别由普通钢板制作外壳和内壳,然后焊接而成,工艺复杂且成本较高。中国文献CN200520034054.6公开一种发动机降噪缸盖罩,该缸盖罩是双层钢板重叠冲压成型的缸盖罩, 但文献中的双层钢板是由普通板叠加,其成型的缸盖罩在减振降噪方面仍有改进空间。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合理的新型气缸盖罩结构,采用具有降噪减振功能的复合板一体成型。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新型气缸盖罩结构,是由减振复合板通过模具拉伸成型为壳罩,所述减振复合板是由两层钢板和中间一层阻尼胶粘合而成。
进一步,所述的壳罩开口侧为安装面,该安装面的周边外圈与环状内护条形成安装密封圈的凹槽,内护条是由钢板成型的环形板件并点焊于壳罩内侧的台阶面上。
进一步,所述壳罩的前后壁之间设有至少一加强架,在壳罩内设有分离器壳体,其下装有发动机支架,分离器壳体一侧的壳罩底部穿设管接头,该管接头侧面与连接管相通,管接头底部出口设有法兰并固定在气缸盖罩上。
本实用新型采用减振复合板成型的缸盖罩,其优势在于降噪性能,它可以大幅度地减少发动机内部零件工作时发出的噪音,特别是针对铸造的气缸盖罩而言,更加能体现出成本优势和性能优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俯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仰视图。
图3是图2中A-A剖视图。
图4是图2中C-C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请参阅图1至图4,一种新型气缸盖罩结构,是由减振复合板通过模具拉伸成型为壳罩1,所述减振复合板是由两层钢板和中间一层阻尼胶粘合而成。壳罩1开口侧为安装面,该安装面的周边外圈11与环状内护条12形成安装密封圈的凹槽,内护条12是由钢板成型的环形板件并点焊于壳罩内侧的台阶面上。壳罩1的前后壁之间形成三个加强架101、102、103,在壳罩内设有分离器壳体13,其下装有发动机支架14,分离器壳体一侧的壳罩底部穿设管接头15,该管接头侧面与连接管16相通并延伸到气缸盖罩外形成管嘴160,管接头底部出口设有法兰17并固定在气缸盖罩上。
一种气缸盖罩的制作工艺,包括减振复合板下料、拉伸、整形、修边、翻孔,最后焊接环状内护条12,模具的拉伸间隙为1.8mm。拉伸作业中,主缸压力:15-20MPa、底缸压力:8-12MPa;整形作业中主缸压力:15-20MPa。焊接环状内护条的电极压力:0.4MPa、热量:32±5KA、加压时间:20±3T、焊接时间:15±3T。
本实用新型气缸盖罩,其材料是采用上海宝钢的减振双层钢板,牌号为BVDS-1,基材为DC06。这种材料相对于以往的材料而言,其优势在于降噪性能,它可以大幅度地减少发动机内部零件工作时发出的噪音。特别是针对铸造的气缸盖罩而言,更加能体现出成本优势和性能优势。且以往并未有过双层减振板用于气缸盖罩制作的记录。
本实用新型在结构上,气缸盖罩的安装面有一个装有密封圈的凹槽,这凹槽的加工工艺上在以往的铸造件中都是采用铣削的加工方法,费时费力,增加成本,浪费材料。而本案采用的工艺方案是外端成型内端焊接的新型工艺:外壳(罩壳)一体成型,内圈采用的是利用薄板成型出有效的一种窄条板件,然后内外点焊成一体,刚好在结构上内外件相互配合,形成一条有效的凹槽,使密封圈镶嵌进去,很好的起到了密封的作用,这样的结构既能满足气缸盖罩的密封作用,又能节省材料,降低成本,提高产品的市场综合竞争力。
以上所记载,仅为利用本创作技术内容的实施例,任何熟悉本项技艺者运用本创作所做的修饰、变化,皆属本创作主张的专利范围,而不限于实施例所揭示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泉州市双塔汽车零件有限公司,未经泉州市双塔汽车零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0437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