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改进型直角阀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04016.1 | 申请日: | 2013-11-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853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07 |
发明(设计)人: | 蔡吉林;曾天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宇建材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1/00 | 分类号: | F16K1/00;F16K1/36;F16K1/46 |
代理公司: | 泉州市文华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5205 | 代理人: | 陈智海 |
地址: | 362304***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改进型 直角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龙头阀结构,具体是指一种改进型直角阀。
背景技术
水龙头是人们生活上不可或缺的一种给水工具。水龙头的前端主体部件是一直角阀,如图1-3所示为现有直角阀结构,主要包括阀本体1'和快开阀芯2',阀本体1'呈T字型的三通结构,具有进水口11'、出水口12'和安装口13',其中进水口11'和安装口13'同轴相对设置。快开阀芯2'从安装口13'安装于阀本体1'内。目前所述阀本体1'是通过铸造模具一体铸造成型,其需要昂贵的成型模具,成型加工工序繁琐,耗时耗工,制作加工成本较高。为了实现快开阀芯2'的匹配安装,阀本体1'内需要成型有相适应的安装腔结构,不仅加大模具的制作成本,而且快开阀芯2'直接安装于阀本体1'的安装腔内,快开阀芯2'的内端部简单抵触在安装腔的侧壁上,结构装配较不稳定,密封效果不佳。
有鉴于此,本发明人针对现有直角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本案由此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型直角阀,克服现有阀本体一体铸造成型存在成本高、装配及密封效果不佳等问题。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改进型直角阀,主要包括阀本体和快开阀芯;阀本体呈T字型的三通结构,其包括相互横纵焊接于一体的二空心铜棒,具有进水口、出水口和安装口;所述快开阀芯安装于所述阀本体内,该阀本体内密封装配有一辅助管,该辅助管紧密地抵持在所述快开阀芯的内端部处,或者该辅助管一体成型在所述快开阀芯的内端部上。
所述辅助管的自由端部上套设有密封圈。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阀本体制造中无需采用昂贵的成型模具铸造形成,而是由二空心铜棒直接横纵焊接于一体构成,相比一体成型铸造方式,本案具有节省成型模具、简化加工工序、省时省工、制造成本低优点。快开阀芯安装于阀本体内,其内端部紧密配设有一辅助管,借由该辅助管与阀本体相密封装配,起稳固快开阀芯及加强进出水口间的密封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直角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直角阀的结构分解图;
图3是现有直角阀的剖视图;
图4是本新型直角阀一实施例的结构分解图;
图5是本新型直角阀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6是本新型直角阀另一实施例的结构分解图;
图7是本新型直角阀另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标号说明
阀本体 1' 进水口 11'
出水口 12' 安装口 13'
快开阀芯 2'
阀本体 1 第一空心铜棒 11
第二空心铜棒 12 快开阀芯 2
进水口 13 出水口 14
安装口 15 辅助管 3
密封圈 4 手轮 5
装饰盖 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案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本新型涉及一种改进型直角阀,如图4-7所示,主要包括阀本体1和快开阀芯2。
阀本体1其由第一空心铜棒11和第二空心铜棒12构成,第一空心铜棒11上的侧壁上开设有连通口,第二空心铜棒12的一端部匹配焊接于第一空心铜棒11的所述连通口的周沿上,由此第一空心铜棒11和第二空心铜棒12相互横纵焊接构成一呈T字型的三通结构,该三通结构具有相互连通的进水口13、出水口14和安装口15。阀本体1上还套设有一装饰盖6。
所述快开阀芯2从安装口15安装于所述阀本体1内,快开阀芯2的外端部伸出安装口15供手轮5连设。阀本体1内还密封装配有一辅助管3。给出第一实施例如图4-5,辅助管3与快开阀芯2相分离,该辅助管3的一端紧密地抵持在快开阀芯2的内端部上,辅助管3的自由端部与阀本体1的内侧壁相密封装配。给出第二实施例如图6-7,辅助管3一体成型在快开阀芯2的内端部上。
较佳地,所述辅助管3的自由端部上套设有密封圈4,用于加强辅助管3与阀本体1间的密封装配作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凡跟本新型权利要求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和修饰,均应属于本新型权利要求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宇建材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宇建材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0401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锂离子二次电池
- 下一篇:带有自转机构的多工位吊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