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磁动力摆臂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03582.0 | 申请日: | 2013-11-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9128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2 |
发明(设计)人: | 李永均;张义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永均;张义 |
主分类号: | H02N11/00 | 分类号: | H02N11/00 |
代理公司: | 重庆为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6 | 代理人: | 余锦曦 |
地址: | 401147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动力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动力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磁动力机的磁动力摆臂。
背景技术
电动机和发电机都是以电为主,都需要将电源线引入机体内,附带一定的磁场,实现对外做功或送电。其结构复杂,定子、转子之间的装配精度较高,提高了其制造成本。
现有技术的缺点是:结构复杂,制造精度要求高,成本高,需将电线引入机体内,本申请人开发了一种以磁场为主要能源的磁动力摆臂,结构简单,易于制造,造价低廉的磁动力机,以磁力推动摆臂摆动,从而带动输出轴输出。而摆臂的结构,是磁动力机的技术关键,要具备装配方便,使用寿命长的特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易于制造,造价低廉的磁动力摆臂,能满足磁动力机的装配方便,使用寿命长的要求。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表述一种磁动力摆臂,其关键在于:由摆臂和磁感应模块组成,其中摆臂由主臂和挡臂连接形成,主臂的前端开有联动轴过孔,主臂的尾端折弯形成所述挡臂,该挡臂安装有所述磁感应模块。
磁动力机包括旋转轮和2N个结构一致的磁动力摆臂,所有磁动力摆臂都安装有一根联动轴,所有联动轴都安装有轴承与旋转轮连接,该旋转轮的中心安装有传动主轴,2N个磁动力摆臂绕该传动主轴均匀分布,当磁动力摆臂绕传动主轴旋转时,形成励磁感应转盘。
磁动力摆臂的离心力+重力+推力产生的偏移效果,共同作用于旋转轮上,产生了旋转动力,使装置具有明显的助力效果。
主臂为圆弧状,且靠近旋转轮的外缘。
所有联动轴的两端分别伸出所述励磁感应转盘的两端面,且联动轴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一个旋转轮上。
所述主臂上还开有摆动轴过孔,该摆动轴过孔靠近所述挡臂。
所有磁动力摆臂都安装有一根摆动轴,按所述传动主轴中心对称的二个摆动轴之间连接有托架。
每个摆动轴的两端分别伸出所述励磁感应转盘的两端面,且摆动轴的两端分别连接一个托架的一端,该托架的中部开有通孔,传动主轴穿过该通孔。
旋转轮上均匀布置有圆弧孔,每根所述摆动轴穿过一个圆弧孔后,再与托架轴承连接。
磁动力机还设置有外壳,传动主轴伸出该外壳。
所述挡臂上开有安装槽,该安装槽内安装所述磁感应模块。
励磁感应转盘的下方布置有磁力源,该磁力源为电磁线圈或永磁体,该磁力源位于所述励磁感应转盘的上行侧,励磁感应转盘向上旋转的一侧为上行侧。
磁力源的磁场产生排斥力,推动励磁感应转盘旋转,运转过程中,扭力和励磁感应转盘重心作用,加速了摆臂的运动,加之离心力的作用,推动励磁感应转盘持续旋转,当磁动力机与电动机输出轴连接在一起后,大幅增加了其输出功率。
所述安装槽靠近所述主臂。
所述磁感应模块为永磁体。
所述磁感应模块为电磁线圈,该电磁线圈的引出线沿所述主臂延伸至主臂的前端,并与安装在主臂前端的导电机构相连接。
所述联动轴过孔经轴承安装有联动轴,该联动轴上安装有两个所述导电机构,每个所述导电机构包括套装在联动轴上绝缘滚轮,该绝缘滚轮上套装有导电滚轮,所述绝缘滚轮上还安装有支架,该支架上安装有导电簧片与所述导电滚轮相接触,该导电簧片还与所述电磁线圈的引出线连接。
支架也可安装在主臂上。
电磁线圈需要与外界直流电源接通才能产生磁场,外界直流电源包括两块平行的圆弧形导电片,一块连接正电源、一块连接负电源。两块导电片布置在导电滚轮运行轨迹上,当导电滚轮在圆弧形导电片上滚动时,电磁线圈就能获得直流电源。
为便于磁场控制,在上行侧下方沿励磁感应转盘依次布置多组磁力源线圈绕组和圆弧形导电片对,而某一磁动力摆臂的电磁线圈接近一组磁力源线圈绕组后,该磁动力摆臂的导电机构对应与一对圆弧形导电片通电,形成排斥力。
本实用新型的显著效果是:提供了一种磁动力摆臂,结构简单,易于制造,能满足磁动力机的装配方便,使用寿命长的要求。
磁动力摆臂装配的磁动力机不产生任何污染,无任何排放,可用于自助发电,可实现小型化及民用化,用于给电动汽车提供绿色能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装配示意图;
图3为磁动力机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2、3所示:一种磁动力摆臂,由摆臂6和磁感应模块7组成,其中摆臂6由主臂61和挡臂62连接形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永均;张义,未经李永均;张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0358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机启动节能装置
- 下一篇:一种自动加墨控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