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滑触线的供电拉紧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01311.1 | 申请日: | 2013-11-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9648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14 |
发明(设计)人: | 唐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科多电气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41/00 | 分类号: | H01R41/00;B66C13/12 |
代理公司: | 北京信慧永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90 | 代理人: | 田利琼 |
地址: | 523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滑触线 供电 拉紧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线缆固定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新型滑触线的供电拉紧器。
背景技术
目前,滑触线是一种广泛用于电刷移动在滑触线,滑触线包括线槽及设置在线槽里的金属导电片,广泛用于吊车起重设备用以为移动电机提供电源之用,供电拉紧器是一种连接滑触线与电源的一种装置,供电拉紧器为一体成型的扁平柱体状,供电拉紧器设置半通孔的滑触线置放槽,置放槽在封闭的底端穿设电源触片的电源连接孔;滑触线穿设在置放槽中后,底端提过电源触片的电源连接孔插入电源触片,并与滑触线内的金属导电片连接,达到导电送电的目的。然而,现有技术里,置放槽一直开设到底端后与电源连接孔连接,当滑触线穿入时,只能凭经验判断是否穿设到底部,导致好多时候装配后滑触线未曾穿设到位,与电源触片接触的不够紧密,影响输电电路的导通,有些时候还会导致接触不良引起的打火,进而引发火灾事故的发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在于针对目前滑触线的供电拉紧器存在的不足,而提供解决以上问题的一种新型滑触线的供电拉紧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滑触线的供电拉紧器,所述供电拉紧器为一体成型的扁平柱体状,供电拉紧器设置半通孔的滑触线置放槽,置放槽在封闭的底端穿设电源触片的电源连接孔;所述供电拉紧器侧面设置连通到置放槽封闭底端的位置观测孔。
较佳的,所述观测孔在供电拉紧器侧面左右对称的各设置一个。
较佳的,所述供电拉紧器侧面还设置两排紧固滑触线的滑线固定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滑触线的供电拉紧器,在供电拉紧器侧面设置连通到置放槽封闭底端的位置观测孔,当滑触线穿入时,通过观测孔可以很好的看到滑触线否穿设到底部,保障装配后滑触线穿设到位,与电源触片紧密接触,保障输电电路的导通,杜绝因滑触线插设不到位引发的接触不良引起的打火事件的发生、并避免由此引发火灾事故的发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在另一方位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在置放槽封闭底端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3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阐述:
一种新型滑触线的供电拉紧器,所述供电拉紧器1为一体成型的扁平柱体状,供电拉紧器1设置半通孔的滑触线置放槽2,置放槽2在封闭的底端21穿设电源触片的电源连接孔3;所述供电拉紧器1侧面设置连通到置放槽2封闭底端的位置观测孔4。
为了便于观测整排的滑触线是否到位,观测孔在供电拉紧器1侧面左右对称的各设置一个,这样观察到两端是否到位,便可以确定整排的滑触线是否插设到位。
为了紧固滑触线在供电拉紧器1内,供电拉紧器1侧面设置滑线固定孔5,通常情况下,在滑触线方向上设置一排滑线固定孔5,通过在滑线固定孔5设置螺栓使滑触线紧固在供电拉紧器1内,但是由于单排固定孔5的线性固定,往往会导致滑触线接触平面与供电拉紧器1内平面贴合的不够紧密,好多时候容易松脱,因此,作为较佳实施例,本实施例,在供电拉紧器1侧面还设置两排紧固滑触线的滑线固定孔5,通过双排的固定孔5设置螺栓使滑触线紧固在供电拉紧器1内,双排螺栓紧固形成的作用力,往往会导致滑触线接触平面与供电拉紧器1内平面贴合的更加紧密,作用力更大,不容易松脱。
本实用新型的滑触线的供电拉紧器,在供电拉紧器1侧面设置连通到置放槽2封闭底端的位置观测孔4,当滑触线穿入时,通过观测孔可以很好的看到滑触线否穿设到底部,保障装配后滑触线穿设到位,与电源触片紧密接触,保障输电电路的导通,杜绝因滑触线插设不到位引发的接触不良引起的打火事件的发生、并避免由此引发火灾事故的发生。
本实用新型的滑触线的供电拉紧器,在供电拉紧器侧面设置连通到置放槽封闭底端的位置观测孔,当滑触线穿入时,通过观测孔可以很好的看到滑触线否穿设到底部,保障装配后滑触线穿设到位,与电源触片紧密接触,保障输电电路的导通,杜绝因滑触线插设不到位引发的接触不良引起的打火事件的发生、并避免由此引发火灾事故的发生。
以上所述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例,并非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实施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应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科多电气有限公司,未经东莞科多电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0131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根裸铜软绞线并联模压装置
- 下一篇:公端的防呆型电源连接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