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移动式可折叠支架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97440.8 | 申请日: | 2013-11-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090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28 |
发明(设计)人: | 王晓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安徽有限公司合肥分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B81/00 | 分类号: | A47B81/00;A47B4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2300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移动式 可折叠 支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信机房维护工作,特别是一种移动式可折叠支架。
背景技术
通信机房出于网络安全和机房空间的考虑,一般不配置桌椅,但在设备工程调测期间和平时的日常维护工作中,在有限的空间内机房作业人员携带的物件往往无处放置,最常见的情况是丢在地上,例如笔记本、尾纤、水晶头、扎带以及各类仪表等。由于物件的任意放置、机房人员的不规范操作,在现实中工作中,既存在安全隐患,也影响工作效率。
现有的支架或存在如下缺陷:
方法一,一般都是可移动的自配重式天线支架,包括支架和连接在支架上的主杆。未实现通信机房的应用,是室外的安装应用。
方法二,如果在通信机房的应用,没有考虑到由于维护物件的任意放置、机房人员的不规范操作等因素,影响的安全隐患与工作效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为解决以上问题提供一种轻质、可折叠,占用空间较小,可灵活地自由移动的移动式可折叠支架。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包括平台1、挂钩2、托盘3、U型管4、支撑管5、横管6;所述支撑管有四根,其中支撑管I 51和支撑管 II 52、支撑管III 53和支撑管IV 54两两交叉,两个交叉点用连接杆连接;所述托盘3固定在连接杆上;支撑管I 51和支撑管IV 54、支撑管 II 52和支撑管III 53下部两两之间用横管6连接;在支撑管 I 51和支撑管IV 54上各固定一挂钩;在支撑管 I 51和支撑管IV 54的上端用U型管连接;U型管的两端与支撑管II 52和支撑管III 53撑起平台1。
所述托盘3焊接在连接杆上;支撑管I 51和支撑管IV 54、支撑管 II 52和支撑管III 53下部两两之间用横管6连接,焊接固定;在支撑管 I 51和支撑管IV 54上各螺栓固定一挂钩;在支撑管 I 51和支撑管IV 54 的上端用U型管螺栓连接,可自由转动;U型管的两端与支撑管II 52 和支撑管III 53撑起平台,四个端点用螺栓连接,可自由转动。
所述四根支撑管5的地面支撑端上安装有万向轮。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使用不锈钢材质,轻质、可折叠,占用空间较小,可灵活地自由移动,配置的挂钩和托盘可以放置各类仪器仪表,线缆以及各种接线、接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中标记:1-平台,2-挂钩,3-托盘,4-U型管,5-支撑管,51-支撑管I,52-支撑管II,53-支撑管III,54-支撑管IV,6-横管。
具体实施方案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2所示,一种移动式可折叠支架,包括平台1、挂钩2、托盘3、U型管4、支撑管5、横管6;所述支撑管有四根,其中支撑管I 51和支撑管 II 52、支撑管III 53和支撑管IV 54两两交叉,两个交叉点用连接杆连接;所述托盘3固定在连接杆上;支撑管I 51和支撑管IV 54、支撑管 II 52和支撑管III 53下部两两之间用横管6连接;在支撑管 I 51和支撑管IV 54上各固定一挂钩;在支撑管 I 51和支撑管IV 54的上端用U型管连接;U型管的两端与支撑管II 52和支撑管III 53撑起平台1。
所述托盘3焊接在连接杆上;支撑管I 51和支撑管IV 54、支撑管 II 52和支撑管III 53下部两两之间用横管6连接,焊接固定;在支撑管 I 51和支撑管IV 54上各螺栓固定一挂钩;在支撑管 I 51和支撑管IV 54 的上端用U型管螺栓连接,可自由转动;U型管的两端与支撑管II 52 和支撑管III 53撑起平台,四个端点用螺栓连接,可自由转动。
所述四根支撑管5的地面支撑端上安装有万向轮。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安徽有限公司合肥分公司,未经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安徽有限公司合肥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9744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老化测试板
- 下一篇:防火电线性能测试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