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折叠的数据线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96418.1 | 申请日: | 2013-11-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2184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2 |
发明(设计)人: | 白建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领亚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31/06 | 分类号: | H01R31/06;H01R13/7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恒申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12 | 代理人: | 陈健 |
地址: | 518108 广东省深圳市宝***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折叠 数据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数据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折叠的数据线。
背景技术
现在随着电子行业日新月异的发展,数据线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中不可获缺的部分,现在大部分的智能设备与电脑连接都采用数据线,若不对数据线进行归类收纳,在使用时各种数据线容易绞缠在一起,从而给工作带来不便。另外,用户如果将数据线塞进口袋或提包中,也很容易发生自身绞缠的情况,从而导致使用前需要花费时间去解开它们,十分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可折叠的数据线,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数据线在与其它线体同时使用或存放在口袋或提包中容易发生绞缠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可折叠的数据线,包括线体及设置于所述线体两端的第一、第二端口,所述线体包括与所述第一端口连接的第一单元线体、与所述第二端口连接的第二单元线体及若干位于所述第一、第二单元线体之间的第三单元线体,所述第一、第三、第二单元线体依次并排设置,所述第一、第二单元线体的一端设置有连接部,所述第三单元线体的两端均设置有连接部,所述第一、第二、第三单元线体间的连接部相互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单元线体与第三单元线体靠近的侧面上设置有卡槽,所述第二单元线体靠近所述第三单元线体的侧面上设置有卡扣,相应地,相邻的两条所述第三单元线体的侧面上分别设置有卡扣、扣槽,所述卡扣可与所述卡槽相卡接。
进一步地,所述卡槽为“T”形卡槽,所述卡扣为“T”形卡扣。
进一步地,所述线体呈扁平状,所述卡槽及卡扣设置于所述线体厚度方向的侧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单元线体的卡槽或卡扣设置于所述连接部的侧面上。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在于:本实施例中的数据线在使用完毕后,用户只需将卡扣附近的线体稍微弯折,即可将卡扣插入卡槽内,卡扣插入卡槽后,除非特意扯拉线体,否则卡扣不会脱离卡槽;将所有的卡扣都插入卡槽后,即完成数据线的收纳。用户在使用数据线时,可根据需连接的两电子产品的距离将线体上的部分卡扣拆离卡槽,而多余部分的线体仍可处于收纳状态,可避免与其它的数据线绞缠;当用户需要携带而存放数据线于口袋或提包中时,可将数据线完全收纳,即可避免数据线发生自身绞缠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折叠的数据线处于完全展开状态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区域的放大图。
图3是图1所示可折叠数据线另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B区域的放大图。
图5是图1所示可折叠的数据线的主视示意图。
图6是图1所示可折叠的数据线处于半收纳状态时的主视示意图。
图7是图1所示可折叠的数据线处于完全收纳状态时的主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至图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一种可折叠的数据线,包括线体1及设置于线体1两端的第一、第二端口2、3。线体1包括与第一端口2连接的第一单元线体11、与第二端口3连接的第二单元线体12及若干位于第一、第二单元线体11、12之间的第三单元线体13。第一、第三、第二单元线体11、12、13依次并排设置,第一、第二单元线体11、12的一端设置有连接部111、121,第三单元线体13的两端均设置有连接部131,第一、第二、第三单元线体11、12、13间的连接部111、121、131相互固定连接,第一单元线体11与第三单元线体13靠近的侧面上设置有卡槽4,第二单元线体12靠近第三单元线体13的侧面上设置有卡扣5,相应地,相邻的两条第三单元线体13的侧面上分别设置有卡扣5、扣槽4,卡扣5可与卡槽4相卡接。
具体地,上述卡槽4为“T”形卡槽,卡扣5为“T”形卡扣,第三单元线体13的卡槽4或卡扣5设置于连接部131的侧面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领亚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领亚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9641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