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稠油开采用采油管柱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95934.2 | 申请日: | 2013-11-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1408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28 |
发明(设计)人: | 郭庆军;赵鹏华;薄其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郭庆军;赵鹏华;薄其利 |
主分类号: | E21B43/24 | 分类号: | E21B43/24;E21B36/00;B32B1/08;B32B33/00;B32B1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6405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开采 采油 管柱 | ||
1.一种稠油开采用采油管柱,包括套管(1)、油管(2)、井口四通阀(3)、设于所述油管(2)内的蒸汽柱塞泵(4)和抽油泵(5),井口蒸汽通过所述井口四通阀(3)与油管(2)连通,所述蒸汽柱塞泵(4)带动所述抽油泵(5)的活塞往复运动于所述油管(2)内,乏蒸汽(6)和原油(7)流动于所述套管(1)内,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1)的外侧依次设有白体层(8)、第一玻璃纤维层(9)、第一隔热层(10)、第二玻璃纤维层(11)、第二隔热层(12)和外管(15),所述第一玻璃纤维层(9)由螺旋式缠绕于所述白体层(8)上的玻璃纤维绳构成,所述第二玻璃纤维层(11)由螺旋式缠绕于所述第一隔热层(10)上的玻璃纤维绳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稠油开采用采油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隔热层(12)和外管(15)之间还设有第三玻璃纤维层(13)和第三隔热层(14),所述第三玻璃纤维层(13)由螺旋式缠绕式所述第二隔热层(12)上的玻璃纤维绳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稠油开采用采油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1)外侧固设有3~6个沿径向延伸的支撑柱(16),所述支撑柱(16)穿过所述白体层(8)、第一玻璃纤维层(9)、第一隔热层(10)、第二玻璃纤维层(11)、第二隔热层(12)延伸至所述外管(15)内侧。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稠油开采用采油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1)外侧固设有3~6个沿径向延伸的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穿过所述第三玻璃纤维层(13)和第三隔热层(14)延伸至所述外管(15)内侧。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稠油开采用采油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1)外侧固设有6个所述支撑柱(16),每3个所述支撑柱(16)沿同一圆周均布于所述套管(1)的外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稠油开采用采油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白体层(8)、第一隔热层(10)和第二隔热层(12)上均设有减阻孔(17),且各减阻孔的轴线不在同一平面上。
7.根据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稠油开采用采油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隔热层(14)上设有减阻孔。
8.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稠油开采用采油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15)上开设有真空孔(150)。
9.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稠油开采用采油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白体层(8)、第一隔热层(10)和第二隔热层(12)由工业铝箔卷制而成。
10.根据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稠油开采用采油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隔热层(14)由工业铝箔卷制而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郭庆军;赵鹏华;薄其利,未经郭庆军;赵鹏华;薄其利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95934.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煤炭地下气化点火装置
- 下一篇:一种防热风回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