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向强化传热管换热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91746.2 | 申请日: | 2013-11-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8690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07 |
发明(设计)人: | 吴炳权;刘刚;蔡莲莲;黄俊初;任建辉;李言军;布赞明;罗荣新;李晓晖;谭永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神威热交换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F1/42 | 分类号: | F28F1/42 |
代理公司: | 佛山市永裕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06 | 代理人: | 杨启成 |
地址: | 528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向 强化 传热 换热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换热器。
背景技术:
传统的换热器,传热管使用的是光管结构,或者是螺纹管、波纹管、波节管等,由于这些管的表面都是平滑的,因此,要增加热交换面积,只能增加管的数量,受热交换器的自身的体积所限制,管的数量是有限制的,从而抑制了换热器的热交换效率。采用双向强化的三维锥形翅片传热管促使流体的动能充分均匀地作用在强化换热面上,使得流体的输送功能最有效地用于促进传热界面上的对流换热强化,克服传统换热器在局部形成阻力大而传热界面的对流传热性能差的缺点。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提高热交换效率的双向强化传热管换热器。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包括带有流体进出口的热交换器容腔、设置在热交换器容腔内的两端带有端板的数根换热管、设置在端板外侧的带有通道口的端盖,其特别之处在于换热管是外表面有由挤压压、轧制、犁切工艺加工出来的三维锥形翅片或者螺旋凹槽,管内形成凹凸状纹。
采用了双向强化的三维锥形翅片传热管,使换热器管程内流体产生扰流和涡流现象,从而带走跟多热量,提高传热效果;而壳程内介质,因为三维锥形翅片采用挤压/轧制—犁切技术制造,呈三维锥形状,翅片高度高,增大了传热面积,并且翅片根部连接牢固,即使翅片受到介质一定压力下流动反复冲刷而不易脱落,具有传热效率高、清洁、寿命长的特点;实现了双向强化的传热效果。
采用双向强化的三维锥形翅片传热管促使流体的动能充分均匀地作用在强化换热面上,使得流体的输送功能最有效地用于促进传热界面上的对流换热强化,克服传统换热器在局部形成阻力大而传热界面的对流传热性能差的缺点。基于挤压/轧制——犁切技术制造,具有多尺度结构特征,并且使管内形成凹凸状,同时强化内、外侧(双向强化)传热能力,促使传热性能的提高,因此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本实用新型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能提高热交换效率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换热管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换热管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实现方法:
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双向强化传热管换热器,带有流体进出口6的热交换器容腔(管筒组件)4、设置在热交换器容腔4内的两端带有端板(端管板)1的数根换热管(双向强化传热管)3、设置在数根换热管3上的数个折流板2、设置在端板1外侧的带有通道口7的端盖(水盖)5,其特别之处在于换热管3是外表面有由挤压、轧制、犁切工艺加工出来的数条螺旋凹槽8(实施例1:如图2所示,由挤压、轧制工艺制造而成)或者三维锥形翅片9(实施例2:在实施例1基础上的最后的犁切工艺制造而成),管内形成凹凸状纹1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神威热交换器有限公司,未经佛山神威热交换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9174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艺术品真伪鉴别系统
- 下一篇:手机照相望远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