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拖轮智能识别计时缴费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91299.0 | 申请日: | 2013-11-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8832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07 |
发明(设计)人: | 迟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迟浩 |
主分类号: | G07B15/06 | 分类号: | G07B15/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6826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拖轮 智能 识别 计时 缴费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缴费系统,特别是一种拖轮智能识别计时缴费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海运业务的快速发展,拖轮在大型船舶进出港操纵中的作用愈显突出。因此,正确和经济的使用拖轮协助大船安全进出港,已经成为今天驾引人员着重研究的课题。
建国初期,营运船舶大多是几千吨级杂货船,万吨级船舶非常少见,拖轮大多是功率几百匹马力的蒸汽机、单桨、单舵型。船舶进出港几乎是靠大船自身的能力(车、舵、锚、缆)靠离泊。拖轮在船舶进出港操作中作用甚微。上世纪6、70年代至80年代初,营运船舶的主船型达到了1.5万吨级至3.5万吨级。拖轮以国产1670(HP)单车、单桨、单舵为主型,船舶进出港操作中除靠大船自身能力外,拖轮可以起到一定的协助作用。九十年代至今,营运船舶主船型达到了3.5万吨级至30万吨级。拖轮以2000~5200HP全转型为主体,在船舶进出港操作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传统的拖轮收费模式为根据货船长度,实行拖轮作业时间包干法进行收费,但是随着港口规模的扩大、拖带业务量增加、拖轮数量增加、大功率拖轮来港,以及多港区作业、多班拖轮作业增多,特别是2009年,受融危机影响,航运市场经营压力增大,船东对拖轮费收特别关注,尤其在拖轮使用数量、作业时间上控制进一步严格。原来拖轮费计收模式已不适用当前及以后的发展。主要问题表现在:作业时间与引航时间不统一,收费时间多于实际时间;采用人工管理或者刷卡/取票来进行拖轮收费管理,工作效率低下,造成了资金、人力、物力的浪费,甚至导致管理现场混乱,不利于拖轮有效管理。
为了适应港口的发展,积极应对航运市场变化,稳定拖轮费收,避免经济纠纷,必须对现有的收费模式进行改良,从而对托运作业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任务是针对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拖轮作业过程中使用的拖轮智能识别计时缴费系统,从而有效减少收费时间,提高作业效率,促进企业发展。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拖轮智能识别计时缴费系统,包括设置在货船船体上的电子标签和设置在拖轮上的计时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计时终端包括与RFID卡读写器数据连接的GPRS模块和显示屏,所述的GPRS模块接收端顺序连接触发器和计时器。
上述的电子标签为频段125K&433M&2.45GHz ISM的半有源RFID卡。
上述的RFID卡读写器为具有ARM微处理器S3C44B0X的RFID卡读写器。
上述的GPRS模块为MC55i GPRS模块。
上述的计时器输出端连接GPRS模块。
上述的显示屏为LED显示屏。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突出的有益效果:
1、通过RFID卡实现了对不同船体的区分,实现了电子化不下船计费,保证了船舶的通行效率,提高了服务水平。
2、计时开始与终止均是双方核对,规范了拖轮计时,增加了拖轮计费的透明度,避免了漏收,少收的现象。
3、结构简单,使用效果好,所涉及的电子元件均可以从市场购进,构建成本低廉。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设置在货船船体上的电子标签和设置在拖轮上的计时终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迟浩,未经迟浩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9129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宽幅卷轴式排气机
- 下一篇:一种高对中性联轴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