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潜泵气锁油井生产管柱优化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91034.0 | 申请日: | 2013-11-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8432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07 |
发明(设计)人: | 崔嵘;杨根全;谢涛;张万兵;熊永功;戴毅;庄凌志;王文俊;傅剑峰;黄启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17/00 | 分类号: | E21B17/00;E21B34/06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南锋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28 | 代理人: | 刘广生 |
地址: | 100010 北京市东***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潜泵气锁 油井 生产 管柱 优化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潜泵采油领域,特别是电潜泵气锁油井生产管柱优化装置。
背景技术
电潜泵采油是目前海上油田常用的举升方式之一,具有排量大、扬程高的优点。但其单一的举升方式受制于多级离心泵对游离气敏感的特性,往往表现出一定的局限性。如常由于游离气进入泵体而导致电潜泵井工况不稳定、甚至电潜泵气锁停止排液。进入电潜泵的游离气对电潜泵的性能和寿命影响很大,进泵游离气越多泵性能越差。气体对电潜泵的影响可通过电潜泵电流的变化来体现,轻则表现为电流波动,严重时表现为频繁欠载停机,甚至使离心泵的大部分流道空间被气体占据而发生气锁现象,最终使离心泵停止排液。如果保持离心泵长时间气锁状态下运行,将导致电机温度上升和电缆绝缘性能下降,最终烧毁电机。通常采取加深泵挂,使泵吸入口压力尽可能接近地层饱和压力,使气体在油管中析出,减少游离气进入泵体;或者是从电潜泵本身的防气技术入手,例如选择高效气液离心泵处理更多的游离气、在泵入口端增加气体处理器,将游离气从井液中分离后,从套管排出。所有的措施都是减少进入泵体的游离气,避免气体对电潜泵的影响,促使电潜泵高效运转和油田高效开发。
常规生产管柱为Y-block型电潜泵机组设计,过电缆封隔器不带放气阀,且距离电潜泵吸入口不足15米。在电潜泵出口设有一单向阀。在油层静压小于泡点压力时,地层流体从生产层位进入井底口时部分脱气,在封隔器以下套管内形成一个小气顶。在举升动力设备电潜泵故障后,泵内气体聚集,形成电潜泵气锁,由于地层压力已不能使油井自喷,油气生产油管中脱气分层,在电潜泵出口单向阀以上油管形成静液柱,当电潜泵再次启动时,处于气锁的电潜泵出口压力无法开启单向阀,造成电潜泵停止出液。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点,而提供电潜泵气锁油井生产管柱优化装置,通过所安装的带有放气阀的封隔器以及上部油管接入的气举阀,将放气阀和气举阀通过具有防CO2功能的小直径连续油管连接,自产伴生气通过小直径连续油管进入上部油管,防止CO2气体对生产套管产生的腐蚀,同时产生气举作用。由于连续油管的连通,可达到对封隔器以下井筒排气和增加井底动液面的作用,气体进入油管后,可降低生产管柱内密度,降低电潜泵出口压头,使电潜泵的排量得到释放,达到增产解气锁的良好作用,实现不需更换原生产采油树,不增加地面控制和增压设备,长期维持气举生产,并有效抑制气锁。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电潜泵气锁油井生产管柱优化装置,包括生产套管、电潜泵机组、油管、封隔器、放气阀、小直径连续油管、气举阀、滑套、井下安全阀、Y-型工具、工作筒堵头、泵出口单向阀,其中,所述油管安装于生产套管内部,油管下部安装有工作筒堵头,工作筒堵头上端安装有Y-型工具,在Y-型工具一端安装有泵出口单向阀,泵出口单向阀与电潜泵机组连接,Y-型工具上端安装有封隔器,滑套安装在封隔器与井下安全阀之间的油管位置,封隔器一端安装有放气阀,放气阀通过具有防CO2功能的小直径连续油管与安装于油管上部的气举阀连接,气举阀安装于油管上部的井下安全阀下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小直径连续油管管柱内压分部大于油管管柱内压分部与气举阀过阀压差之和。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小直径连续油管具有防CO2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电潜泵气锁油井生产管柱优化装置,通过所安装的带有放气阀的封隔器以及上部油管接入的气举阀,将放气阀和气举阀通过具有防CO2功能的小直径连续油管连接,自产伴生气通过小直径连续油管进入上部油管,防止CO2气体对生产套管产生的腐蚀,同时产生气举作用。由于连续油管的连通,可达到对封隔器以下井筒排气和增加井底动液面的作用,气体进入油管后,可降低生产管柱内密度,降低电潜泵出口压头,使电潜泵的排量得到释放,达到增产解气锁的良好作用,实现不需更换原生产采油树,不增加地面控制和增压设备,长期维持气举生产,并有效抑制气锁。
附图说明
图1为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主要标号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未经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9103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