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袋复合除尘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89701.1 | 申请日: | 2013-11-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2552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9 |
发明(设计)人: | 修海明;陈奎续;胡佩英;林宏;朱召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龙净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0/00 | 分类号: | B01D50/00;B01D53/06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薛晨光;魏晓波 |
地址: | 364000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 除尘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除尘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袋复合除尘器。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工业的迅速发展,尤其是燃煤电厂、冶金、矿山、水泥、及化工、铸造等工业的发展,造成了我国大气的严重污染,因此也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发展。近年,尤为严重的是PM2.5的污染导致的各地雾霾天气,成为当今亟待解决和控制的首要问题之一。
面对上述问题,我国已正式发布了《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同时,燃煤电厂大气汞污染控制试点工作正式启动,《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23-2011)中规定了汞及其化合物的排放限值;另外,国家实行了细颗粒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因此,加快可控制细颗粒粉尘排放的电袋复合除尘器的研究开发日益迫切。
虽然电袋复合除尘器已广泛应用于工业净化烟气的排放,但是,现有技术的电袋复合除尘器存在一定的缺陷。比如,现行的电袋复合除尘器在过滤高浓度的烟气时,收尘效率低,很难满足国家对烟气净化程度的要求,且,易造成除尘袋区大负荷工作而导致损坏;虽然,现有技术将脱汞装置设置于电场区之后,但由于电场区除尘的局限性,导致进入后级净化处理的烟气中粉尘浓度大,由此,在进行脱汞过程中仍需消耗大量的脱汞剂,显著提高除尘的费用,并且,基于现有技术的除尘过滤,还会导致回收的大量粉尘受到污染,无法实现二次利用,浪费大量的资源;另外,现行的电袋复合除尘器在达到国家控制细微颗粒PM2.5时,需消耗大量的优质的材质,导致生产成本提高,不符合现代经济节约能源的发展趋势。
鉴于上述问题,亟需对电袋复合除尘器进行改进,尤其是对除尘器除尘袋区进行优化设计,从而提高电袋复合除尘器的除尘效率,降低工业成本,以符合现代工业经济节能环保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电袋复合除尘器,通过对除尘器结构的优化设计,特别地,对其除尘袋区进行改进,有效提高了电袋复合除尘器的除尘效率。进而降低了工业成本,满足了现代工业经济节能环保的要求。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袋复合除尘器,包括前级电场区、后级除尘袋区及可吸附烟气中汞的脱汞装置,所述脱汞装置设置于所述前级电场区和后级除尘袋区之间,所述前级电场区和所述脱汞装置之间设置中间除尘袋区,所述中间除尘袋区设置水平方向的第一滤袋。
优选地,所述脱汞装置具有开设喷嘴的多个喷管,所述喷管并列设置形成吸附区,所述吸附区平面垂直烟气流动方向;两相邻的所述喷管设置交错分布的相对方向喷射的所述喷嘴。
优选地,所述第一滤袋的封闭端由连通所述前级电场区和所述中间除尘袋区的网架固定,所述网架设置与所述第一滤袋的封闭端相匹配的网孔,所述第一滤袋的封闭端贯穿所述网孔与所述网架可拆卸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滤袋的开口端由隔断所述前级电场区和所述中间除尘袋区的花板固定,所述花板设置与所述第一滤袋的开口端相匹配的圆孔,所述第一滤袋的开口端通过所述圆孔连通所述吸附区。
优选地,所述前级电场区设置一块阳极板相应配一根阴极线的极配型。
优选地,所述后级除尘袋区设置细密滤料或者金属滤料的第二滤袋。
优选地,所述第二滤袋垂直方向设置。
优选地,所述中间除尘袋区的烟气出口端与所述脱汞装置之间设置覆盖全部所述第一滤袋的第一脉冲清灰装置,所述第一脉冲清灰装置实现喷吹的喷口与所述第一滤袋的开口端一一对应。
优选地,所述后级除尘袋区的滤气出口端设置覆盖全部第二滤袋的第二脉冲清灰装置,所述第二脉冲清灰装置实现喷吹的喷口与所述第二滤袋的开口端一一对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龙净环保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福建龙净环保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8970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