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蓝牙电子签名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89327.5 | 申请日: | 2013-11-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8830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20 |
发明(设计)人: | 胡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旋极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9/32 | 分类号: | H04L9/32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信方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2 | 代理人: | 解婷婷;栗若木 |
地址: | 100083 北京市海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蓝牙 电子 签名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技术应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蓝牙电子签名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依托移动通信网络和移动终端(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各类移动应用程序越来越广泛应用于电子商务、电子政务、金融消费、个人信息处理等各个领域。其中采用安卓操作系统,微软视窗操作系统和塞班操作系统的PC和智能移动终端发展极为迅速,使用这些技术和对于终端的用户越来越多,但是如何找到一个方便的,而且满足用户体验要求,同时又开发简单的通信接口,并利用此接口开发出使用的电子支付设备是一个金融界流行的话题。
如传统采用USB接口的一代和二代USBKey产,虽然安全性满足一定的要求,但是在智能移动终端普及的年代,USB接口特性影响了此技术的发展;另外,动态口令技术上虽然不用与PC或智能移动终端向连接,减少了很多的麻烦,但是由于其不满足我国电子签名法和银行电子交易中安全性的要求,所以也限制了此技术的发展。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子签名装置,解决了电子签名装置不能满足应用需求的问题。
一种蓝牙电子签名装置,包括:
中央控制模块和蓝牙通讯模块;
所述中央控制模块控制所述蓝牙通讯模块接收或发送符合蓝牙协议的无线数据;
所述蓝牙通讯模块将自所述中央控制模块接收的无线数据通过蓝牙协议转发至终端,或接收终端发送的无线数据并转发给所述中央控制模块。
优选的,所述中央控制模块包括MCU。
优选的,所述蓝牙通讯模块设置有耳机音频调制解调模式和串口模式两种工作模式。
优选的,当所述蓝牙通讯模块工作于耳机音频调制解调模式时,所述MCU的GPIO与所述蓝牙通讯模块的MIC输入端口和SPK端口相连接,以通过所述MIC输入端口向所述蓝牙通讯模块发送根据蓝牙协议编码后的波形,通过所述SPK端口接收所述蓝牙通讯模块发送的根据蓝牙协议编码后的波形。
优选的,当所述蓝牙通讯模块工作于串口模式时,所述MCU与所述蓝牙通讯模块通过UART接口进行连接。
优选的,所述蓝牙通讯模块包含蓝牙V2.1标准模块和/或RDA蓝牙通讯模块。
优选的,该蓝牙电子签名装置还包括:读写卡片模块;
所述读写卡片模块与所述中央控制模块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读写卡片模块包括接触式IC卡读写模块,所述接触式IC卡读写模块的工作频率范围在1MHz至5MHz。
优选的,所述读写卡片模块还包括非接触式IC卡读写模块,所述非接触式IC卡读写模块包含13.56MHz非接触式通信高集成读卡芯片。
优选的,在所述电路板的四周围绕了一圈天线线圈,与所述非接触式IC卡读写模块相连,以增强无线通讯的信号强度。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蓝牙电子签名装置,电子签名装置包含蓝牙通讯模块,首先确定所述电子签名装置的工作模式,然后在电子签名装置处于耳机音频调制解调模式时,采用蓝牙协议通过所述蓝牙通讯模块传输所述电子签名装置的动态口令验证数据,实现了基于蓝牙的电子签名装置动态口令验证,解决了电子签名装置不能满足应用需求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电子签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中蓝牙通讯模块与MCU在串口模式下的连接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中蓝牙通讯模块与MCU在耳机音频调制解调工作模式下的连接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电子签名装置认证方法的流程图;
图5为步骤402中电子签名装置与终端认证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签名装置认证方法和电子签名装置。在电子签名装置(或其他互联网终端)中(如二代USBKey上)增加上蓝牙通讯模块,并利用蓝牙通讯模块实现设备之间的通信,同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也可以在电子签名装置上增加读写卡模块,满足未来电子交易中的收单业务需求。
为了解决传统蓝牙芯片成本高、蓝牙协议开发困难、蓝牙设备在终端和设备之间的兼容性差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采用串口模式或耳机音频调制解调工作模式作为蓝牙通讯模块与中央控制模块的通信接口,在不改变原蓝牙协议的前提下,提高设备的整体兼容性,减低开发成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旋极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旋极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8932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