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曝气生物滤池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89226.8 | 申请日: | 2013-11-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4577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16 |
发明(设计)人: | 许智华;张道方;袁时珏;鲁晓凯;李亚如;张成治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3/12 | 分类号: | C02F3/12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1 | 代理人: | 吴宝根 |
地址: | 20009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物 滤池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污水处理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曝气生物滤池。
背景技术
用于微污染水体处理的曝气生物滤池单元内设有填料,使得一部分微生物附着在填料上形成生物膜,另一部以活性污泥絮状悬浮的形式生长于水中。现有的曝气生物滤池填料,不具有吸附氮磷的功能,对氮磷的去除仅依靠材料表面形成生物膜后的生物作用和定期排泥,且生物膜形成时间较长,对微污染水体水量水质的变化适应能力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曝气生物滤池。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一种曝气生物滤池,包括生物池体、位于生物池体内水平方向均匀分布的多个支架,曝气盘和填料;
所述的填料为立方体形状的具有脱氮除磷及强化挂膜性能的污泥基材料,其悬挂于水平方向布置的每个支架上,且每个支架上,相邻两块填料中心的间距为立方体形状的填料沿水平方向边长的1-1.5倍;
所述的水平方向布置包括竖向水平布置和横向水平布置;
其中竖向水平布置的每相邻两个支架间的距离为立方体形状填料沿竖直方向边长的1.5-2倍;
横向水平布置的每相邻两个支架间的距离为立方体形状填料沿水平方向边长的1.5-2倍;
最上面的支架到生物池体顶部的距离为立方体形状填料沿竖直方向边长的1-2倍;
最下面的支架到生物池体底部的距离为立方体形状填料沿竖直方向边长的2-3倍;
所述的曝气生物滤池采用侧向跌水的进水方式,侧向底部出水方式,曝气盘位于生物池体的底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曝气生物滤池,由于所用的填料具有脱氮除磷及强化挂膜性能的污泥基材料,该污泥基材料机械强度良好,具有良好的脱氮除磷及强化挂膜性能,吸附能力强,比表面积较大,适宜微生物的生长,附着在其表面的生物活性高,传质效率高。将污泥基材料均匀悬挂分布于生物滤池内,保证污水都与其充分接触,最大程度的发挥其脱氮除磷性能,缩短生物膜形成时间,减少曝气时间,与传统工艺相比,出水水质稳定,能耗低,操作维护简单。
进一步,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曝气生物滤池,由于所用的填料为具有脱氮除磷及强化挂膜性能的污泥基材料可通过生物再生作用恢复吸附性能,可循环使用,降低了曝气生物滤池污水处理的成本,同时使得出水水质稳定良好。
进一步,本实用新型的曝气生物滤池,由于所用的填料污泥基材料对氮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吸附饱和后,其表面富集大量氮磷污染物,为微生物提供丰富的营养物质,同时原材料中有含有污泥成分,可起到强化挂膜的作用,从而缩短生物膜形成时间,减少曝气时间,待生物膜稳定形成后,生物膜可以同时去除污泥基材料表面和水中的氮磷污染物,对污泥基材料进行原位生物再生,恢复污泥基材料吸附氮磷的性能,因此可以实现“吸附氮磷-形成生物膜-生物再生-吸附氮磷”可持续循环过程,即是一种新型的曝气生物滤池。
附图说明
图1、曝气生物滤池结构示意图的主视图,其中1为生物池体、2为支架、3为具有脱氮除磷及强化挂膜性能的污泥基材料、4为曝气盘;
图2、曝气生物滤池结构示意图的俯视图,其中1为生物池体、2为支架、3为具有脱氮除磷及强化挂膜性能的污泥基材料、4为曝气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阐述,但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所用的污泥基材料,具体见:污泥制取新型环保合成材料实验研究,吴玲玲,李素慧,许智华等,能源研究与信息,Vol.28,No.3,2012,第126页,其制备方法即以污泥,沸石,水泥为原材料,按质量比计算,即沸石:污泥:水泥为2:0.05:1的比例均匀混合,加入水和水泥发泡剂,其中水的加入量为污泥,沸石,水泥总质量40%,水泥发泡剂的加入量为加入的水的体积的1/60,继续搅拌混合均匀后并挤压成型后于室内自然晾干1d,再放入水中养护1d,即得到污泥基材料,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优选为70mm×70mm×70mm的正立方体型。
实施例1
一种曝气生物滤池,包括生物池体1、位于生物池体内水平方向均匀分布的多个支架2,曝气盘4和填料3,其主视图及俯视图分别如图1、图2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理工大学,未经上海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8922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