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便携式杯提手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86847.0 | 申请日: | 2013-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4671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8 |
发明(设计)人: | 吴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江 |
主分类号: | A45F5/10 | 分类号: | A45F5/10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越秀区哲力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8 | 代理人: | 汤喜友 |
地址: | 511431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便携式 提手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杯子,具体涉及便携式杯提手。
背景技术
现有市面出售的饮料、饮用水,在消费者饮用时,为便于一次性使用,一般采用纸杯或塑料杯来盛装,然而,对于如盛装有冰冻可乐等较冷或热咖啡等较热的杯子,人手直接持握将有可能冻伤或烫伤,因此,现有的杯子设计不便于在盛装有饮品的情况下携带,也不利于冰冻或加热饮品盛装后的持握。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便携式杯提手,能快捷套装在杯子的杯身上,形成稳固固定,从而便于在盛装有饮品的情况下携带。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便捷式杯提手,包括可对折的环套以及由环套的上端两侧向上伸出的两个相同的片状提手体,该两提手体的上端贴合相连形成提手环,所述提手体的下端与环套的上端边缘之间设有倒圆角;所述环套的外壁设有用于箍紧所述环套的箍紧机构。
优选地,所述箍紧机构包括等间隔环绕设于环套外壁上的多个穿孔和用于拉扯箍紧环套的线绳,所述线绳的一端与其中一个穿孔固定相连,线绳的另一端绕环套的周向顺次穿过各个穿孔后向上伸出,形成一个拉扯端。
优选地,所述箍紧机构包括等间隔环绕设于环套外壁上的多个穿孔和用于拉扯箍紧环套的线绳,所述线绳绕环套的周向顺次穿过各个穿孔后两端向下伸出,形成两个拉扯端。
优选地,所述拉扯端连接有一拉扯杆。
优选地,所述环套的外壁开有至少一个环形凹槽。
优选地,所述环套的外壁套设有至少一个环形箍筋。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可将环套套设在杯子的杯身上,通过环套与杯身的摩擦力而箍紧杯身,从而用提手体连接组成的提手环来提起杯子,杯子被环套稳固固定,大大方便了携带杯子,也利于携带盛装有冰冻或加热饮品的杯子,而且,环套可对折,对折后也大大方便了对该杯提手的携带,具有很高的使用便利性;另外,通过箍紧机构和/或环形凹槽可加强对杯身的箍紧作用,从而增加摩擦力,环形箍紧增加了环套的强度,利于提升提起杯子时的稳定程度。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环套对折后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环套;11、环形凹槽;2、提手体;3、提手环;4、箍紧机构;41、穿孔;42、线绳;421、拉扯端;5、拉扯杆。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的便捷式杯提手,包括可对折的环套1以及由环套1的上端两侧向上伸出的两个相同的片状提手体2,本实施例的环套1和提手体2采用软性的塑料薄膜一体成型。
两提手体2的上端贴合相连形成提手环3,提手体2的下端与环套1的上端边缘之间设有倒圆角;环套1的外壁设有用于箍紧环套1的箍紧机构4。将环套1套装在杯子的杯身上后,环套1与杯身形成摩擦力而箍紧杯身,通过提手环3则可提起杯子,其中,倒圆角的设置可起到提手体2对环套1拉扯时防止撕裂的作用。不使用时,如图2所示,可对折环套1,同时提手体2联动被对折,减小了本杯提手的体积,便于携带。
本能实施例的箍紧机构4包括等间隔环绕设于环套1外壁上的多个穿孔41和用于拉扯箍紧环套1的线绳42,线绳42的一端与其中一个穿孔41固定相连,线绳42的另一端绕环套1的周向顺次穿过各个穿孔41后向上伸出,形成一个拉扯端421。在握持提手环3的同时可牵拉该拉扯端421,可缩小线绳42的直径,各穿孔41在线绳42的箍紧作用下间距变小,从而带动缩小环套1的直接,增加对杯身的摩擦力,以适应盛装有较多饮品、重量较大的杯子。
本实施例在拉扯端421连接有拉扯杆5,以便通过抓握该拉扯杆5来拉动拉扯端421,用于提高使用舒适度。
本实施例在环套1的外壁开有两个环形凹槽11,用于进一步增加环套1与杯身之间的摩擦力。环形凹槽11的个数可根据摩擦力大小的需要而设置为一个以上的任意数量。还可在环套1的外壁开设一个以上的环形箍筋(图中未示出),用于加强环套1的自身强度,防止环套1在摩擦力作用下破裂。
实施例二
如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便携式杯提手的实施例二,本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江,未经吴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8684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