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深海鱼延绳钓的干线放线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86761.8 | 申请日: | 2013-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2360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9 |
发明(设计)人: | 王志勇;徐志强;王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宁波捷胜海洋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K89/015 | 分类号: | A01K89/015 |
代理公司: | 上海伯瑞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7 | 代理人: | 王一琦 |
地址: | 200092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深海鱼 延绳钓 干线 放线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深海鱼延绳钓的干线放线装置,属于渔业装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参见图1,延绳钓的捕鱼方法,是从船上放出一根长达数十公里的干线于海中,上面隔一定间距系有支线和浮子,借助浮子的浮力使支线上的鱼饵悬浮在一定深度的水中,诱引鱼上钩,从而达到捕捞的目的。
延绳钓捕鱼船上一般均会设有干线放线装置,用于向将海面上放出干线。
放线装置一般采用马达,带动牵引滚轮,牵引滚轮带动导向轮及压轮转动,将干线放出。压轮的作用是防止线绳与牵引滚轮之间发生打滑。
现有的深海鱼延绳钓的干线放线装置,线绳在放出的过程中从轮体上跳出的现象时有发生,给深海鱼延绳钓的作业带来了困扰,由于牵引轮是动力轮,而且其上具有压轮,发生跳线的现象比较少,但对于其他轮体,跳线的问题是一个技术难题;此外,现有的干线放线装置,马达与牵引轮之间的传动采用链轮传动或皮带轮传动,稳定性都较低,可靠性也较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深海鱼延绳钓干线放线装置,线绳发生跳线的现象比较多,严重影响了正常的放线作业工作效率;现有的干线放线装置,马达与牵引轮之间的传动采用链轮传动或皮带轮传动,稳定性都较低,可靠性也较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深海鱼延绳钓干线放线装置,包括马达3,牵引滚轮10,压轮8,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对导向轮13,所述一对导向轮13并列设置于牵引滚轮13的下方,并通过加强支柱13刚性连接,所述加强支柱13水平;沿牵引滚轮10的出绳端设有放线滑槽14,所述放线滑槽14的横截面U形,其侧壁与活动档杆14a铰接,活动档杆14a与放线滑槽14下壁之间形成导线通道;所述导向轮12具有V形轮槽。
本技术方案的特点是:设置一对并列的导向轮,而且通过水平的加强支柱刚性连接,因此两个导向轮位于同一高度,线绳运动更平稳;导向轮具有V形轮槽,线绳穿过V形轮槽比普通的U形凹槽更稳定,不易跳线;设置横截面呈U形的放线滑槽,同时在放线滑槽上设置活动档杆,活动档杆与放线滑槽的侧壁铰接,能够滚动,线绳与活动档杆之间的摩擦为滚动摩擦,阻力较小,而且活动档杆进一步限定了线绳的走向,能够防止跳线。
进一步的,所述马达3与牵引滚轮10之间采用齿轮传动。
进一步的,所述放线滑槽14为直槽,前端向下具有倾角。
进一步的,所述马达3是液压马达,并通过控制阀2控制马达转速。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结构配置合理,放线操作效率高。
2)基本杜绝了跳线的现象,去除了放线操作的一大困扰。
3)马达与牵引轮之间的传动采用齿轮传动,稳定性高,可靠性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深海鱼延绳钓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深海鱼延绳钓干线放线装置的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深海鱼延绳钓干线放线装置的右视图。
图4是图3的剖视图。
图中,1.底座,2.控制阀,3.马达,4.转速传感器,5.主轴,6.齿轮,7.罩壳,8.压绳滚轮,9.压绳橡胶环,10.牵引滚轮,11.卷绳橡胶环,12.导向轮,13.加强支柱,14.放线滑槽,14a.活动档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参见图1,深海鱼延绳钓的捕鱼方法,是从船上放出一根长达数十公里的干线于海中,上面隔一定间距系有支线和浮子,借助浮子的浮力使支线上的鱼饵悬浮在一定深度的水中,诱引鱼上钩,然后再将干线收起,从而达到捕捞的目的。
参见图2,由于干线在海面上绵延数十公里,而且其上还附着支线和浮子,因此其与海水之间具有较大的摩擦力,线绳收到拉力F,呈张紧状态。马达带动牵引滚轮10转动,在导向轮13和压轮8的配合下,干线被源源不断的向海面上放出。其中,一对导向轮13并列设置于牵引滚轮13的下方,并通过加强支柱13刚性连接,加强支柱13水平,一对牵引滚轮位于同一高度,其下方的线绳呈水平状态。
参见图2-3,沿牵引滚轮10的出绳端设有放线滑槽14,所述放线滑槽14的横截面U形,其侧壁与活动档杆14a铰接,活动档杆14a与放线滑槽14下壁之间形成导线通道,由于活动档杆14a与放线滑槽14的侧壁铰接,能够滚动,线绳与活动档杆之间的摩擦为滚动摩擦,阻力较小,而且活动档杆14a进一步限定了线绳的走向,能够防止跳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宁波捷胜海洋开发有限公司,未经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宁波捷胜海洋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8676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