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于CAN总线的车内环境监测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84607.7 | 申请日: | 2013-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0769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10 |
发明(设计)人: | 朱莹莹;王宇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D21/02 | 分类号: | G01D21/02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赵志远 |
地址: | 20162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can 总线 内环境 监测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内环境监测系统,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CAN总线的车内环境监测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人们对健康的关注以及对舒适度要求的提高,对车内环境监测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研发出一款便携的车内环境监测系统,成为小型车辆及高端大型车辆的迫切要求。采用CAN总线的车内环境监测系统,可快速响应节点信号,提高系统靠性,控制节点状态,避免线路冗余。国内现有关于车内环境监测系统,较适应于大型交通工具,并且应用的无线技术尚不成熟,有信号不稳等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监测全面、实时性好、低功耗、低成本、高性能、人性化的基于CAN总线的车内环境监测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基于CAN总线的车内环境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单片机、CAN总线控制器、CAN总线接口板、环境传感器、输出接口、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所述的单片机分别与CAN总线控制器、输出接口、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连接,所述的CAN总线控制器通过CAN总线接口板与环境传感器。
所述的CAN总线控制器包括验收屏蔽寄存器和验收滤波寄存器。
所述的CAN总线控制器通过串行外设接口与单片机连接。
所述的环境传感器包括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和电化学传感器。
所述的电化学传感器包括一氧化碳传感器、二氧化硫传感器、硫化氢传感器、二氧化氮传感器和甲醛传感器。
所述的输出接口包括串行通信接口和USB接口。
所述的输出设备包括LCD显示屏和指示灯。
所述的单片机通过A/D转换接口与CAN总线控制器连接。
还包括与单片机连接的报警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监测全面,除温湿度传感器外,增加了测试一氧化碳(CO)、二氧化硫(SO2)、硫化氢(H2S)、和二氧化氮(NO2)等有害气体的电化学传感器:
2)采用CAN总线多主从方式,各个节点间自由通信,实时性好,信号稳定;
3)实现方式简单,使用独立的控制器,不仅提高了各部分的协调性,还降低了成本;
4)无论在何时何地,用户可对汽车车内环境进行监控,使车内环境处于最佳状态;
5)相比于现有的车内环境监测系统,该系统具有低功耗、低成本、高性能、人性化的优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
如图1所示,一种基于CAN总线的车内环境监测系统,包括单片机1、CAN总线控制器2、CAN总线接口板3、环境传感器4、输出接口5、输入设备6、输出设备7和报警器,所述的单片机1分别与CAN总线控制器2、输出接口5、输入设备6、输出设备7和报警器连接,所述的CAN总线控制器2通过CAN总线接口板3与环境传感器4。
所述的CAN总线控制器2包括验收屏蔽寄存器和验收滤波寄存器。所述的CAN总线控制器通过串行外设接口与单片机连接。
所述的环境传感器4包括温度传感器41、湿度传感器42和电化学传感器43。所述的电化学传感器包括一氧化碳传感器、二氧化硫传感器、硫化氢传感器、二氧化氮传感器和甲醛传感器。
所述的输出接口包括串行通信接口和USB接口。所述的输出设备包括LCD显示屏和指示灯,LCD显示屏:用于显示操作信息及指令;指示灯显示通讯状态,支持自收发功能,支持多点通讯组网。所述的单片机通过A/D转换接口与CAN总线控制器连接。
CAN总线接口板采用CAN2.0B协议,集成了CAN协议的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功能,可完成对通信数据的成帧处理,包括位填充、数据块编码、循环冗余检验、优先级判别等项工作。
所述的CAN总线控制器采用SJA1000型号,为独立CAN控制器,SJA1000增加修改了两种模式:
(1)BasicCAN模式与PCA82C200兼容;(2)PeliCAN模式扩展特性;工作模式通过时钟分频寄存器中的CAN模式位来选择复位默认模式是Basic CAN模式。CAN总线控制器自带的两个验收屏蔽寄存器和六个验收滤波寄存器可以过滤掉不想要的报文,因此减少了主单片机的开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未经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8460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分布式测试系统的列车运行实验装置
- 下一篇:一种光学测试平台支撑基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