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PET扩散膜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81554.3 | 申请日: | 2013-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4567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30 |
发明(设计)人: | 金怀龙;沈安乐;徐成呈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兰埔成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5/02 | 分类号: | G02B5/02;G02B1/04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翼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12 | 代理人: | 李建芳 |
地址: | 2100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pet 扩散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PET扩散膜,特别是一种用作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单元或LED平板灯用新型PET扩散膜。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装置作为计算机、电视机、汽车、通信装置等IT关联装置的显示单元,其应用领域急速地扩大。由于液晶面板本身不发光,所以需要加入一背光模块,而一般的背光膜组包括:光源、导光板、光扩散膜与增亮膜,其中扩散膜是位于导光板的上方,其可对透过导光板的点或线光光源转换成一均匀的面光源,让光的分布更加均匀,以达到雾化的效果。一般光扩散膜的工艺中,主要是在透明塑料薄片上涂布一层扩散粒子,因树脂和扩散粒子间折射率差异,使入射光经穿过散射粒子而产生光扩散的效果。然而,目前光扩散膜主要以溶剂涂布工艺来实现,需要大量的有机溶剂,由于溶剂挥发对环境造成污染。再者,光扩散膜粒子为丙烯酸交联粒子的硬度较低,当与导光板或其他基材接触时,容易造成细微划伤,使画面品质降低。因此,开发一种具高画面品质、工艺简化且环境友好的光扩散膜成为当务之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PET扩散型白色反射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PET扩散膜,包括扩散粒子层和复合在扩散粒子层上下表面的亚光层。
上述新型PET扩散膜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容易划伤的缺陷,且画面品质高。
扩散粒子层中扩散粒子的质量含量为0.2%~10%。这样可进一步保证光的扩散效果和分布的均匀性。
扩散粒子的直径为0.4μm~8μm。这样可更进一步地保证光扩散的均匀性。
扩散粒子层包括PET基材层和均匀分布在PET基材层中的交联PMMA球形微粒,交联PMMA球形微粒的直径为0.4μm~8μm。即扩散离子优选为交联PMMA球形微粒。这样可更进一步保证光的扩散效果,同时节约成本。
亚光层包括PET基材层和均匀分布在PET基材层中的二氧化硅空心微球。这样可进一步提高亚光度。
二氧化硅空心微球的的粒径优选为2-8微米。这样可更进一步保证亚光度。二氧化硅空心微球的的粒径更优选为4-5微米。
新型PET扩散膜的厚为25-200微米,单层亚光层的厚度占新型PET扩散膜厚的5-10%。这样可满足日常所需,且保证亚光度。
新型PET扩散膜的厚优选为30-75微米,单层亚光层的厚度优选占新型PET扩散膜厚的6-8%。这样在节约材料的同时,能保证产品的亚光度。
上述亚光层45°的光泽度优选为15Gs~35Gs。
上述新型PET扩散膜透光率为50%~80%,雾度为60%~95%。
上述新型PET扩散膜的制备采用三层共挤成型的方法制备。具体制备工艺可参照现有技术。
本实用新型未提及的技术均为现有技术。
本实用新型新型PET扩散膜,具有光线透过率和雾度高,可以获得高的画面品质,同时原料来源及制造过程不会造成环境的改变及破坏,加工工艺简单环境友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新型PET扩散膜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亚光层,2为扩散粒子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实用新型的内容,但本实用新型的内容不仅仅局限于下面的实施例。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的新型PET扩散膜,包括扩散粒子层和复合在扩散粒子层上下表面的亚光层。扩散粒子层包括PET基材层和均匀分布在PET基材层中的交联PMMA球形微粒,交联PMMA球形微粒的直径为0.4μm~1μm,扩散粒子层中交联PMMA球形微粒的质量含量为1%。亚光层包括PET基材层和均匀分布在PET基材层中的二氧化硅空心微球;二氧化硅空心微球的的粒径为2微米;
新型PET扩散膜的厚为25微米,单层亚光层的厚度占新型PET扩散膜厚的5%;亚光层45°的光泽度为15GsGs;新型PET扩散膜透光率为50%%,雾度为70%。
实施例2
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扩散粒子层中交联PMMA球形微粒的质量含量为8%;交联PMMA球形微粒的直径为7μm~8μm。
亚光层包括PET基材层和均匀分布在PET基材层中的二氧化硅空心微球;二氧化硅空心微球的的粒径为8微米。
新型PET扩散膜的厚为100微米,单层亚光层的厚度占新型PET扩散膜厚的10%;亚光层45°的光泽度为31Gs;新型PET扩散膜透光率为60%,雾度为85%。
实施例3
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二氧化硅空心微球的的粒径为5微米;新型PET扩散膜的厚为50微米,单层亚光层的厚度占新型PET扩散膜厚的7%。亚光层45°的光泽度为20Gs;新型PET扩散膜透光率为80%,雾度为9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兰埔成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兰埔成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8155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