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烟气的余热回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77530.0 | 申请日: | 2013-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3352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9 |
发明(设计)人: | 张义智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义智 |
主分类号: | F22D1/02 | 分类号: | F22D1/02 |
代理公司: | 泰安市泰昌专利事务所 37207 | 代理人: | 姚德昌 |
地址: | 271000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烟气 余热 回收 装置 | ||
一、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余热回收装置,尤其是一种用于烟气的余热回收装置。
二、 背景技术
在锅炉中对锅炉产生的烟气再利用,从而减少对煤炭的消耗,节约能源,因此用于烟气的余热回收装置是一种重要的节能设备,在现有的用于烟气的余热回收装置中,都是使用铸铁翅片式省煤器,有些省煤器在减少烟气阻力、避免积灰堵塞、便于清灰等方面也做了一些改进,但是,未能实现对热传导效率的更大幅度提升。
三、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烟气的余热回收装置,因此提高了对烟气热能的利用率,提高了热效换效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包含有具有热交换源和吸热源的热交换器、设置为与热交换器的热交换源连通并用于加热热交换器的吸热源的排烟装置、设置在排烟装置和热交换器的吸热源之间并用于加热热交换器4的吸热源的导热管。
锅炉产生的烟气进入排烟装置中,通过热交换器的热交换源时与热交换器的吸热源进行热交换,同时导热管也把排烟装置中的热量传递到热交换器的吸热源,由于设计了热交换器、导热管和排烟装置,由与排烟装置连通的热交换器的热交换源和导热管同时对热交换器的吸热源传递热量,不再只是由热交换器的热交换源对热交换器的吸热源传递热量,因此提高了对烟气热能的利用率,提高了热效换效率。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排烟装置设置为包含有进烟室、出烟室和容烟室,进烟室和出烟室设置在热交换器的一端端面上并容烟室3设置在热交换器的另一端端面上,进烟室设置为与热交换器的热交换源的进口端连通并出烟室设置为与热交换器的热交换源的出口端连通,在热交换器的热交换源的进口端和热交换器的热交换源的出口端之间设置有容烟室,导热管设置在容烟室和热交换器的吸热源之间。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在进烟室、出烟室和容烟室上设置有清理口。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在热交换器上设置有清污口和排汽口。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在热交换器的吸热源与容烟室的隔板上设置有与导热管对应的安装孔。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热交换器的热交换源与进烟室、出烟室和容烟室之间的隔板上分别设置有通气孔。
在本技术方案中,热交换器的吸热源是指热交换器中与锅炉连接的水管装置。
在本技术方案中,用于传递热量的导热管为重要技术特征,在用于烟气的余热回收装置的技术领域中,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
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五、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结合附图具体说明本实施例,包含有进烟室1、出烟室2、容烟室3、热交换器4和导热管5,进烟室1和出烟室2设置在热交换器4的一端端面上并容烟室3设置在热交换器4的另一端端面上,进烟室1设置为与热交换器4的热交换源的进口端连通并出烟室2设置为与热交换器4的热交换源的出口端连通,在热交换器4的热交换源的进口端和热交换器4的热交换源的出口端之间设置有容烟室3,导热管5设置在容烟室3和热交换器4的吸热源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在进烟室1、出烟室2和容烟室3上设置有清理口。
在本实施例中,在热交换器4上设置有清污口和排汽口。
在本实施例中,在热交换器4的吸热源与容烟室3的隔板上设置有与导热管5对应的安装孔。
在本实施例中,热交换器4的热交换源与进烟室1、出烟室2和容烟室3之间的隔板上分别设置有通气孔。
锅炉产生的烟气进入进烟室1中,再进入容烟室3缓冲停留,从出烟室2中排出,在通过热交换器4的热交换源时与热交换器4的吸热源进行热交换,从而提高热交换器4的吸热源的温度,同时导热管5也把容烟室3中的热量传递到热交换器4的吸热源。
本实用新型具有下特点:
1、由于设计了热交换器4、导热管5和排烟装置,由与排烟装置连通的热交换器4的热交换源和导热管5同时对热交换器4的吸热源传递热量,不再只是由热交换器4的热交换源对热交换器4的吸热源传递热量,因此提高了对烟气热能的利用率,提高了热效换效率。
2、由于设计了导热管5和容烟室3,减缓了烟气在容烟室3中的流动速度,提高了烟气的净化效率。
3、由于设计了导热管5,使用超导热管5作为热传导载体,将之布置于水预热室与烟气容纳室之间,实现热量的高效传输,从而大幅提升了省煤器的节煤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义智,未经张义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7753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