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管式抽油泵油塞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75411.1 | 申请日: | 2013-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2716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04 |
发明(设计)人: | 窦让林;张庆环;阚亮;李微;辛红伟;马江军;秦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原油田分公司采油一厂 |
主分类号: | F04B47/00 | 分类号: | F04B47/00;F04B53/10 |
代理公司: | 郑州睿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19 | 代理人: | 牛爱周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抽油泵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管式抽油泵油塞,属石油天然气开发中管式泵举升工具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油田开发过程中,应用抽油机带动管式泵机械采油仍是油田主要举升方式,近几年,在采油过程中因为管式抽油泵活塞自身结构造成游动阀座与压紧密封部件处松动,在高压流体的作用下,致使压紧密封部件上端面刺漏,造成抽油机井检泵频繁,不仅给机采管理工作带来了较大的困难,而且由此造成的作业成本居高不下。
专利号88213399.3公开了一种石油机械采油井柱塞抽油泵的整体活塞,它由上、下阀罩、上、下阀球、上、下阀座、柱塞和底堵组成,采用螺纹加焊接并设有防松螺帽,解决了现有柱塞抽油泵的五段结构的活塞松、脱、漏的问题,但其没有改变传统的活塞结构,由于阀球上下往复运动撞击游动阀座,致使游动阀座与压紧密封部件处松动,在高压油、气、水的作用下,造成压紧密封部件上端面刺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油塞密封性能差、易被刺漏的缺陷,提供一种密封性能好的油塞。
本实用新型由上游动阀罩、接头、柱塞、下游动阀罩、压帽、阀球组成,上游动阀罩、接头、柱塞、下游动阀罩、压帽依次螺纹连接,阀球分别置于上游动阀罩与接头、下游动阀罩与压帽形成的腔体内。上游动阀罩侧面开有油气通道,接头上端、压帽上端为游动阀座,下游动阀罩上端设有挡板,挡板上设有油气通道。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将游动阀座分别与接头、压帽一体化,改变原来的油塞的密封结构,解决游动阀座压紧部件上端面易刺漏影响密封的问题,减少油井作业,节约作业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上游动阀罩1、接头2、柱塞3、下游动阀罩4、压帽5、阀球6a、6b组成,上游动阀罩1、接头2、柱塞3、下游动阀罩4、压帽5依次螺纹连接,阀球6a、6b分别置于上游动阀罩1与接头2、下游动阀罩4与压帽5形成的腔体内。上游动阀罩1侧面开有油气通道1a,接头2上端、压帽5上端为游动阀座2a、5a,下游动阀罩4上端设有挡板4a,挡板上设有油气通道4b。
所述的接头2上端、压帽5上端的游动阀座2a、5a均为锥形结构。
所述的挡板4a上均布有3个或4个油气通道4b。
利用管式抽油泵举升时,将本实用新型下入管式泵的腔体下部,活塞上行时,在活塞上部液体的重力下,阀球6a、6b下行分别与游动阀座2a、5a锥面密封,将泵筒上腔体的液体排至泵上油管内,同时井内液体被吸入管式泵下腔体内;当活塞塞下行时,管式泵下腔体液体分别顶开阀球6b、6a上行,通过挡板a上的油气通道4b、上游动阀罩1侧面的油气通道1a进入泵筒上腔体,如此往复完成举升,实现油气举升。本实用新型的游动阀座2a、5a分别与接头2、压帽5一体化,改变原来的活塞的密封结构,消除了游动阀座2a、5a与压紧部件密封处松动,在高压油、气、水的作用下,造成压紧部件上端面刺漏的隐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原油田分公司采油一厂,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原油田分公司采油一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7541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QoS保证的云存储平台
- 下一篇:机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