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纤维强化板材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74113.0 | 申请日: | 2013-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9761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9 |
发明(设计)人: | 林季进 | 申请(专利权)人: | 鑫永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27/04 | 分类号: | B32B27/04;B32B27/12 |
代理公司: | 北京泰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55 | 代理人: | 张雅军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纤维 强化 板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板材,特别是涉及一种纤维强化板材。
背景技术
现有的资讯产品、电器产品或车辆面板零件等,普遍应用了塑化材质制成的外壳,为了迎合消费者对于产品的质感需求,以及考虑产品的轻量化、结构强度等因素,该外壳大多会以塑料射出包覆一个纤维强化板材制成。
就以纤维强化板材的制法而言,中国台湾证书号I388422号专利案揭示,以热塑性树脂对一个纤维材料进行含浸处理以形成一个含浸胶化薄膜,此含浸胶化薄膜就会成为一个典型的纤维强化板材,后续应用可将两个离型膜分别覆盖在该含浸胶化薄膜两侧后,依序进行裁切、加热加压熟化、入模加热加压后以形成一个薄膜胶片泡壳,再将该薄膜胶片泡壳置入一个射出模内且进行射出操作,就能使一个射出件与该薄膜胶片泡壳黏合而制得一个射出成品。这种纤维强化板材的表面并无设置能供射出件锚结的部位,以致于薄膜胶片泡壳与射出件的结合效果不佳。
中国台湾证书号M362111号专利案揭示,由数个强化纤维层构成的强化纤维积层体,每一个强化纤维层是以连续纤维布含浸热塑性树脂,这种强化纤维积层体表面呈光滑状,若要与其他板状物结合,可能造成结合度不佳。
再如中国台湾证书号I353303号专利案,是在一个芯材的两面分别黏着有一个纤维强化材以形成一个夹芯构造体,再以该夹芯构造体构成一个第一构件,以外嵌式射出成型方式在该第一构件外部形成一个第二构件,但是该第一构件的表面呈光滑状,仍然难以与第二构件产生稳固结合的效果。
又如中国台湾证书号I376396号专利案,是在一个纤维布两侧各设置一个绝缘树脂层,在热压后使所述绝缘树脂层融熔而与该纤维布结合且制得一个附有载体的预浸体,该专利案并无揭示该绝缘树脂层 表面呈粗糙状,也不利于后续制作印刷电路板的结合。
再者,中国台湾公开编号201113150号专利申请案,是将强化纤维层含浸热塑性树脂后,在每两个含浸树脂强化纤维层之间设置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热塑性树脂片,且经热压就能制得一纤维积层板,该专利申请案并无揭示该纤维积层板表面呈粗糙状。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表面呈粗糙且能增加结合性的纤维强化板材。
本实用新型的纤维强化板材,包含数个强化纤维层及一个树脂体,所述强化纤维层,沿一个厚度方向叠设,该树脂体将所述强化纤维层包覆在内部,并具有两个沿该厚度方向相背的表面,所述表面的平均粗度为0.007μm至50μm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纤维强化板材,所述强化纤维层的纤维束选自于碳纤维、玻璃纤维、芳香族聚酰胺纤维或聚酯纤维。
本实用新型的纤维强化板材,该树脂体采用热塑性树脂,且选自于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聚碳酸酯、聚乙烯、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胺甲酸酯、或热塑性聚氨酯。
本实用新型的纤维强化板材,该树脂体采用热硬性树脂,且选自于不饱和聚酯树脂、乙烯酯、环氧树脂、酚树脂、脲-三聚氰胺树脂或聚酰亚胺树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利用所述表面全覆盖在所述强化纤维层的外部,且所述表面的平均粗度为0.007μm至50μm之间,则使该纤维强化板材能与另一个射出构件产生较佳的结合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纤维强化板材一个较佳实施例的一个平面分解图;
图2是该较佳实施例的一个组合剖视图;
图3是该较佳实施例的一个成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参阅图1与图2,本实用新型纤维强化板材的一个较佳实施例,包含数个强化纤维层10及一个树脂体20。
所述强化纤维层10沿一个厚度方向t叠设,本实施例中,每一个强化纤维层10各具有数条纤维束11,相邻两个强化纤维层10的纤维束11延伸方向能呈互相交叉状,且相邻两个强化纤维层10的纤维束11延伸方向不限于正交互相交叉,还可以是介于平行与正交之间的各种角度的互相交叉状。所述强化纤维层10的纤维束11选自于碳纤维、玻璃纤维、芳香族聚酰胺纤维、聚酯纤维及其组合。其中以碳纤维为佳,具有质轻、刚性佳的特性。另外,该强化纤维层10也能以数条纤维束11编织而成布匹状(图未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鑫永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鑫永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7411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PET转移膜剥离机
- 下一篇:一种高导热石墨复合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