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空间光学遥感器真空热试验地球外热流模拟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73164.1 | 申请日: | 2013-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5098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16 |
发明(设计)人: | 关奉伟;刘巨;于善猛;崔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D18/00 | 分类号: | G01D18/00 |
代理公司: | 长春菁华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 22210 | 代理人: | 南小平 |
地址: | 130033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空间 光学 遥感 真空 试验 地球 热流 模拟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空间光学遥感器地面试验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空间光学遥感器真空热试验地球外热流模拟器。
背景技术
空间光学遥感器是一种应用广泛的航天成像有效载荷,可以执行国土勘察、海洋监视、对地侦察等工作任务。在其产品实际研制的过程中,需要对整机进行充分、严格的地面真空热试验验证,真空热试验不仅要验证遥感器的热控设计,还要对模拟在轨工作温度环境条件下的成像质量进行预示。
真空热试验一般在空间环境模拟器中进行,进行在轨温度环境模拟时需要模拟空间外热流,外热流模拟的装置包括太阳模拟器、红外加热笼、红外灯阵、电加热器等,其中遥感器入光口处的地球外热流模拟以红外加热笼为主,因其结构简单,易于实现,应用较为普遍,但是红外加热笼仅能满足验证遥感器热控设计的热平衡试验要求,并不适用于预示在轨成像质量的热光学试验,因为红外笼的加热带对遥感器入光口有间隔性的遮挡,使试验的平行光源入射能大幅衰减,对检测预示结果会造成很大影响,甚至无法进行光学检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空间光学遥感器真空热试验地球外热流模拟器,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能满足光学遥感器热平衡试验和热光学试验同步进行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空间光学遥感器真空热试验地球外热流模拟器包括筒体和支架,所述筒体为中空结构,所述筒体内表面涂有发射率≥0.85的黑漆,所述筒体外表面粘贴有薄膜型电加热器,所述筒体固定在支架上。
所述筒体包括筒体前端和筒体后端,所述筒体前端为锥形,筒体后端为柱形,所述筒体前端端面、中部和筒体后端端面分别设置有支撑圆环,所述筒体通过支撑圆环固定在支架上。
所述柱形的筒体后端与锥形的筒体前端的小端面接触,所述筒体前端端面直径与空间光学遥感器入光口口径相同,所述柱形筒体后端的直径不小于光学遥感器视场角在柱形后端近平行光源端面处的投影直径,所述筒体后端的长度为筒体后端的直径的1-1.5倍,所述筒体前端的张角为30°-60°。
所述支架包括上支架和下支架,所述上支架和所述下支架之间通过n个高度调节螺栓连接,所述上支架与支撑圆环焊接在一起。
所述n的取值为:n=4。
所述筒体外表面电加热器外侧和支架包覆有热绝缘材料。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的空间光学遥感器真空热试验地球外热流模拟器通过电加热器对筒体施加功耗,通过筒体内表面对光学遥感器入光口进行红外加热,将筒体外表面加热器划分多个区域,分别进行控制,可以实现大范围热流密度的模拟需要,同时对筒体进行多区域控制,便于精确调节入光口处外热流;通过筒体外表面及支架的隔热措施,可以将热损失降到最低,节约资源的同时,还可以有效减低地球外热流模拟器对空间环境模拟器热沉温度的影响;地球外热流模拟器的锥形前端靠近光学遥感器入光口,柱形后端靠近平行光源,柱形的筒体后端与锥形的筒体前端的小端面接触,筒体前端靠近空间光学遥感器入光口处的端面直径与空间光学遥感器入光口口径相同,柱形的筒体后端的直径不小于空间光学遥感器视场角在柱形后端靠近平行光源的端面处的投影直径,筒体后端的长度为筒体后端的直径的1-1.5倍,筒体前端的张角或圆锥顶角为30°-60°,既可以满足光学遥感器热平衡试验入光口外热流模拟的需要,同时又不遮挡光路,可以满足热光学试验光学检测的需要,在空间环境模拟器提供的“冷黑”环境下,可以正常使用,所以进行热试验时,可以将上述两个试验一并进行规划,试验工况交叉进行,这样既可以缩短试验周期,又可以节约试验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空间光学遥感器真空热试验地球外热流模拟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空间光学遥感器真空热试验地球外热流模拟器工作原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空间光学遥感器真空热试验地球外热流模拟器使用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空间光学遥感器真空热试验地球外热流模拟器工作方式示意图;
其中:1、筒体前端,2、筒体后端,3、支撑圆环,4、上支架,5、高度调节螺栓,6、下支架,7、空间光学遥感器,8、入光口,9、地球外热流模拟器,10、热耗,11、红外热流,12、热流计;13、空间环境模拟器,14、载物台,15、平行光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7316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