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解口用钢管杆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71628.5 | 申请日: | 2013-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3148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9 |
发明(设计)人: | 刘帅;陈青荣;唐民妍;王国庆;王大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电力设计院 |
主分类号: | E04H12/08 | 分类号: | E04H12/08;E04H12/24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华南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15 | 代理人: | 雷利平 |
地址: | 523413 广东省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解口用 钢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钢管杆,具体涉及一种解口用钢管杆。
背景技术
现有高压电路传输中,钢管杆是经常被使用的设备,因钢管杆耐腐蚀、抗老化、施工方便快速、安装牢固,所以被广泛应用到电力传输中。在实际的导线线路架设中,常常需要将一回线路截断,将截断点两端分别接入其它的线路通道,这种方式称为解口,如图1所示,主线路上的导线a在B处被截断,截断点的两端分别接到其它线路通道,解口后形成的两回线路可以同时接入同一条线路通道(这种情况居多),也可以分别接入两个不同的线路通道,当解口后形成的两回线路同时接入同一条线路通道时,必须要保证不同回路间导线净距的要求。现有的钢管杆如图2所示,杆体上的横担被设置在同一个竖直平面内,两个横担之间的夹角要么是0°,要么是180°,在使用这种钢管杆架设导线时,两个钢管杆之间的距离约为200米,如图1所示,当需要解口时,为保证解口后形成的两回线路不占用过多土地同时又能满足输电线路对回路间导线净距的要求,通常在解口处则需要设置两个相距不到10米的钢管杆,解口处则需要密集地设置两个钢管杆,成本比较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解口处能显著降低成本的解口用钢管杆。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解口用钢管杆,包括杆体,本钢管杆还包括至少一个解口横担单元,每个解口横担单元均包括两个固定于杆体的解口横担,每个解口横担单元的两个解口横担的夹角设置为大于0°且小于180°。
其中,每个解口横担单元的两个解口横担的夹角设置为90°。
其中,每个解口横担单元的两个解口横担的末端相距至少3.5m。
其中,每个解口横担均设置有用于加强解口横担与杆体的连接强度的加强杆,加强杆一端固定于杆体,另一端固定于解口横担。
其中,杆体由若干段钢管组成,相邻的两段钢管通过法兰盘固定连接。
其中,本钢管杆还包括至少一个固定于杆体的横担。
其中,每个横担和解口横担均设置有供金具挂接的挂线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钢管杆上设置包括两个角度不为0°或180°的解口横担的解口横担单元,从两个截断点接出的导线从解口横担单元中的两个解口横担引出,因而只需在解口处设置一个本实用新型的解口用钢管杆即可,节约了一个钢管杆,大大降低了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使用现有的钢管杆架设导线时在解口处的示意图。
图2为现有的钢管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解口用钢管杆在垂直于杆体的平面上的投影的示意图。
图4为使用本实用新型的解口用钢管杆架设导线时在解口处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包括:杆体1、横担2、解口横担3、法兰盘4。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
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解口用钢管杆,包括杆体1,还包括至少一个解口横担单元,每个解口横担单元均包括两个固定于杆体1的解口横担3,每个解口横担单元的两个解口横担3的夹角设置为大于0°且小于180°。本实用新型的解口用钢管杆还包括若干个固定于杆体1的横担2,每个横担2和解口横担3均设置有供金具挂接的挂线环。根据实际情况,一个本实用新型的解口用钢管杆可设置一个、两个甚至多个解口横担单元,本实施例中,针对110kV双回路其中一侧需要解口的线路的情况,设置三个解口横担单元,同一个解口横担单元中的两个解口横担3之间的夹角还需根据实际情况来设置,设置为90°左右在大部分情况都适用,如果解口横担3的长度比较长,则同一个解口横担单元中的两个解口横担3之间的夹角可以适当选择较小的角度,以保证从主线路截断点上接出的导线之间的距离满足安全规定。本实施例中,同一个解口横担单元中的两个解口横担3之间的夹角为90°,每个解口横担单元的两个解口横担3的末端相距至少3.5m。
进一步地,每个解口横担3均设置有用于加强解口横担3与杆体1的连接强度的加强杆(图中未示出),加强杆一端固定于杆体1,另一端固定于解口横担3。因为解口横担3会比钢管杆上的其他横担2稍长,设置加强杆以保证强度。为方便运输,杆体1可由若干段钢管组成,相邻的两段钢管通过法兰盘固定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电力设计院,未经东莞电力设计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7162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彩色涂装板及其制备工艺
- 下一篇:一种高频链逆变器的软开关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