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尾纤式光滤波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71195.3 | 申请日: | 2013-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1987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2 |
发明(设计)人: | 尤建昌;高文闯;朱信海;陆喆池;付浩军;向金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光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6/34 | 分类号: | G02B6/34 |
代理公司: | 武汉科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2 | 代理人: | 张火春 |
地址: | 430205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尾纤式光 滤波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光滤波器,特别是涉及一种尾纤式光滤波器,本实用新型属于通信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光纤接入网FTTH和PON 网络的发展,小型化,低成本,在线即插即用是光滤波器(光反射器)的发展方向,尤其是一些用于FTTB,CATV的光滤波器,例如用于CATV信号的阻断器件,FTTH线路监控时用作OTDR(Optical Time Domain Reflect,光时域反射)信号的反射端子等,由于用量很大,所以对成本的考虑,安装操作的方便性,体积小型化等方面就有了更高的要求。
现有技术中的光滤波器大多采用FBG(Fiber Bragg Grating,光纤布拉格光栅),但是FBG的成本较高,同时,这种光纤光栅工艺的反射带宽会随温度的变化产生漂移。实际实现过程中,通常采用光学镀膜实现滤波。
“发明专利ZL201010124537.0 可插拔光滤波器”和“实用新型专利ZL201220510839.6 一种可插拔光滤波器”中存在如下缺陷:第一,结构采用可插拔结构,虽然使用方便,但实际使用过程中需要与光纤连接器配套使用,为达到滤波目的,所需的器件单元较多。第二,单独的可插拔结构为一种独立的器件单元,所需成本较高。第三,由于多个器件单元的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所占有的器件空间较大。
由以上可见,结构单元复杂,成本偏高,体积偏大为现有技术存在的弊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够实现一次滤波、较少器件单元、缩小器件体积、在线即插即用、低成本和光学指标稳定的尾纤式光滤波器。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尾纤式光滤波器,包括内套、尾座、外套、固定漏斗、夹定环,所述尾座与内套插接配合轴向形成有前后贯通的中空体,该中空体内设置有光滤波器芯件和弹簧,所述的光滤波器芯件包括内部轴向插入有第一单模光纤的第一陶瓷插芯,第二陶瓷插芯与第一陶瓷插芯对接设置,其内部轴向插入有第二单模光纤,所述第一陶瓷插芯与第二陶瓷插芯的对接端外周套有开口陶瓷套筒,所述的开口陶瓷套筒的外周套有金属连接套,所述金属连接套外壁设置有弹簧;所述第一陶瓷插芯和第二陶瓷插芯的对接面角度互补,所述第一陶瓷插芯和第二陶瓷插芯的对接面之间设置有光学镀膜膜层或者设置有超薄滤光片;芳纶固定于尾座与固定漏斗之间。
所述金属连接套的内壁与开口陶瓷套筒之间设置有粘接胶。
所述第一陶瓷插芯和第二陶瓷插芯的内部轴向设置有贯穿单模光纤的通孔,第一陶瓷插芯和第二陶瓷插芯相耦合对应的端口外周面分别设置有第一开槽孔、第二开槽孔,第一开孔槽孔和第二开槽孔为同方向且与开口陶瓷套筒的开口方向一致,第一开槽孔和第二开槽孔内设置有粘接胶。
所述固定漏斗与夹定环之间设置有光缆外护皮。
所述光学镀膜膜层设置于第一陶瓷插芯或者第二陶瓷插芯的端面上。
所述第一陶瓷插芯和第二陶瓷插芯的端面为APC面或UPC面。
所述第一陶瓷插芯和第二陶瓷插芯采用APC端面的角度为0°~15°。
所述外套和内套与SC型光纤适配器相匹配。
本实用新型具有下列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尾纤式光滤波器,可以完全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把滤波功能、即插即用功能集成到一个小型化的光器件上,制作简单,成本低廉,质量可靠,工程人员操作安装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SC型尾纤式光滤波器整体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外套结构正视图;
图3a是本实用新型的内套结构剖视图
图3b是本实用新型的内套结构左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光滤波芯件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金属连接套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陶瓷插芯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陶瓷插芯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尾座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固定漏斗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光滤波芯件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FC型尾纤式光滤波器整体装配结构示意图。
其中:
1:外套; 2:内套;
3:金属连接套; 4:第一单模光纤;
5:第一陶瓷插芯; 6:开口陶瓷套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光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武汉光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7119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