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橡胶衬套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69600.8 | 申请日: | 2013-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1464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28 |
发明(设计)人: | 王耀明;罗建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汇众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F1/36 | 分类号: | F16F1/36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喻学兵 |
地址: | 200122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橡胶 衬套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橡胶衬套。
背景技术
传统结构衬套如图2所示,其包括内套管3、外套管1以及橡胶2,其通过改变橡胶2的硬度的方式改变衬套刚度,会使衬套各个方向的线刚度及扭转刚度均受到影响并按相同趋势变化,这不能有效解决底盘操控性与舒适性之间的矛盾。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橡胶衬套,衬套各向刚度便于设定。
为实现所述目的的橡胶衬套,包括内套管、外套管以及内套管和外套管之间的橡胶,其特点是,内套管内部通过冷镦工艺形成有一个型腔,对应该型腔的外套管向外凸出挤压所述橡胶。
所述的橡胶衬套,其中,所述型腔为球状。
所述的橡胶衬套,其中,该橡胶衬套为控制臂衬套。
前述橡胶衬套并非改变橡胶配方来改变衬套刚度,而是通过改变套管形状来改变衬套刚度,这导致设计者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自由设定衬套各向刚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橡胶衬套可能受到的负载的示意图。
图2是传统橡胶衬套的半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橡胶衬套的半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所示,传统衬套的内套管3采用直管结构,需通过改变橡胶2的配方,以调节衬套如图1所示各向(X、Y、Z)刚度,且各向刚度的变化趋势一致。图1中Fx、Fz、Mz、Mx/y表示X、Y、Z方向的力或力矩。
如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衬套的结构得到优化,其内套管3’采用冷镦工艺,内部形成一个球状的型腔31,可通过改变型腔31的尺寸及形状,调整衬套各向刚度。所述球状如图所示,并非完整的球形形状,其是完整球形的一部分,也不严格限于几何意义上的球形,还可以是类似于球形的其他可以使内套管3’向外凸出形成型腔31的形状。
采用新型结构的衬套,可在不改变橡胶配方的情况下增加衬套轴向(Z向)线刚度、轴向(Z向)扭转刚度以及径向(X/Y向)线刚度,在获得刚度提升的同时,不影响其疲劳寿命。
采用新型结构的衬套,增加衬套轴向(Z向)线刚度、轴向(Z向)扭转刚度以及径向(X/Y向)线刚度的同时减小径向扭转刚度,进一步可通过调节内套管3’的大小及形状,改变内部橡胶2的形状,在不改变橡胶2的配方的情况下,通过型腔31的大小自由设定衬套各向刚度;
与传统衬套相比,前述实施例还增加了橡胶2与内套管3’的接触面积,有利于防止衬套与内套管3’脱胶。
前述实施例的橡胶衬套被用作控制臂衬套时,可使悬架系统在增加侧向刚度,提高转向响应灵敏度的同时,减小悬架垂向系统迟滞,提高舒适性,较好的平衡了操纵性与稳定性之间的矛盾;同时可通过改变内套管3’特征的形状及尺寸,改变衬套各向刚度,为底盘调校提供更大的空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汇众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汇众汽车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6960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