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管壳式热交换器用防腐管板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69530.6 | 申请日: | 2013-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8691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07 |
发明(设计)人: | 孔宪龙;李铁岭;杨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市环亚船用热交换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F9/02 | 分类号: | F28F9/02;F28F19/06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新天方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104 | 代理人: | 李道平 |
地址: | 300350 天津市津南区双桥河***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管壳 热交换 器用 防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交换器防腐设备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管壳式热交换器用防腐管板。
背景技术
制作管壳式热交换器产品时,当管程换热介质为腐蚀性物体时,换热管和与其连接在一起的与腐蚀性物体接触的管板必须选用具备耐腐蚀性能的高合金钢或有色金属材料,这样一来材料成本往往很高还会消耗有色金属资源。本产品通过中频加热器将基材碳钢管板加热到铁黄铜熔点以上温度后,开始用辅助加热氧炔焰进行辅助加热并融化铁黄铜使其呈液态在基材碳钢管板上预先加工出的凹陷空间内流动,熔化成液态后的覆材紧密地和基材结合在一起,待覆材降温凝固后便与基材碳钢管板成为一体,形成一个具备耐腐蚀性能并且满足换热器强度需求的管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管壳式热交换器用防腐管板,通过在传统碳钢管板外部设置一层黄铜来解决管板本身接触腐蚀性物体后易腐蚀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管壳式热交换器用防腐管板,包括管板主体和主体凹槽;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种管壳式热交换器用防腐管板的主体为管板主体,所述管板主体的表面设有主体凹槽,所述主体凹槽内设有镀铜层。
进一步,所述管板主体材质为碳钢合金材质。
进一步,所述镀铜层材质为铁黄铜材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产品是将具备耐腐蚀性能的有色金属通过加热使其熔化并和具备强度指标的碳钢紧密结合成一体,使其成为同时具备强度和耐腐蚀性能的换热器管板,以满足管程换热介质为腐蚀性物体的换热器制造需要,并且节省有色金属资源。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管板主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切面结构示意图。
其中:1、管板主体,2、主体凹槽,3、镀铜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出简要说明。
如图1、2所示,一种管壳式热交换器用防腐管板,包括管板主体1和主体凹槽2;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种管壳式热交换器用防腐管板的主体为管板主体1,所述管板主体1的表面设有主体凹槽2,所述主体凹槽2内设有镀铜层3。
所述管板主体1材质为碳钢合金材质。
所述镀铜层3材质为铁黄铜材质。
作用及安装原理:黄铜材质是具有耐腐蚀的金属但是硬度不够,而碳钢合金材质的硬度很好但耐腐蚀效果较差,通过镀铜工艺使碳钢合金与黄铜紧密结合为一体,在安装是可将设有镀铜层的一面对接到换热管上,这样接触换热管中腐蚀性的换热介质的是镀铜层,这样一来可提高管板主体的耐腐蚀效果,而与换热管接触的部分以外的管板主体都是用碳钢合金材质制造而成的其抵抗外力效果是很强的,所以本产品是一款在不减低硬度的情况下还能提高整体耐酸效果的换热器管板,且本产品的应用可有效的减少有色金属的应用,节省了制作成本。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市环亚船用热交换器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市环亚船用热交换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6953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