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提高棉花分生组织转化效率的辅助工具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68037.2 | 申请日: | 2013-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8288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07 |
发明(设计)人: | 王志兴;唐巧玲;王旭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N15/84 | 分类号: | C12N15/84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关畅;王春霞 |
地址: | 100081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提高 棉花 分生组织 转化 效率 辅助工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提高棉花分生组织转化效率的辅助工具。
背景技术
棉花植株分生组织转化方法是继花粉管通道转化方法之后又一种新型的原位转化方法。它最突出的特点是,对受体品种无依赖性,避免了冗长的组织培养和再生过程。但是在转化过程中,如何保持农杆菌对棉花分生组织的侵染时间能够持续30min以上是一个技术难题。如果解决好这个问题,将有利于减少工作量,节省人工,并能提高转化效率。现有的转化过程主要采取纸巾蘸取农杆菌悬浮液覆盖在转化部位,以保鲜膜包裹保湿的方法,这种方法的缺点是,农杆菌不能流动,液体容易蒸发,需要多次重复操作,操作繁琐,工作量大。综上所述,需要提供一种可以提高棉花分生组织转化效率的辅助工具,以能够减少工作量,节省人工,并提高转化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提高棉花分生组织转化效率的辅助工具,本实用新型可以减少工作量,节省人工,并提高转化效率。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提高棉花分生组织转化效率的辅助工具,它包括一透明状的三叉管;
所述三叉管的3条管路分别标记为管路Ⅰ、管路Ⅱ和管路Ⅲ,其中,所述管路Ⅱ和所述管路Ⅲ以所述管路Ⅰ为中心呈对称布置;
所述管路Ⅰ、所述管路Ⅱ和所述管路Ⅲ的游离端均为开口设置;
所述管路Ⅰ、所述管路Ⅱ和所述管路Ⅲ均由2部分连接而成,该连接处分别沿所述管路Ⅰ、所述管路Ⅱ和所述管路Ⅲ的长度方向延伸;
所述辅助工具还包括可设置于所述管路Ⅰ的开口端的纤维丝、泡沫片或棉花。
上述的辅助工具中,将所述纤维丝、泡沫片或棉花堵塞于该开口处,以防止农杆菌从该开口处流出。
上述的辅助工具中,所述管路Ⅱ和所述管路Ⅲ与所述管路Ⅰ之间的夹角均可为120°~160°,具体可根据棉花的生长叶期进行调整。
所述管路Ⅱ与所述管路Ⅲ之间的夹角可为40°~120°,具体可根据棉花的生长叶期进行调整。
上述的辅助工具中,所述管路Ⅰ、所述管路Ⅱ和所述管路Ⅲ的长度均可为1cm~2cm,具体可根据棉花的生长叶期进行调整。
上述的辅助工具中,所述管路Ⅰ、所述管路Ⅱ和所述管路Ⅲ的内径均可为0.3cm~0.5cm,具体可根据棉花的生长叶期进行调整。
上述的辅助工具中,所述管路Ⅰ、所述管路Ⅱ和所述管路Ⅲ上均设有刻度,以能观察和计量农杆菌的吸收情况。
上述的辅助工具中,所述管路Ⅱ和所述管路Ⅲ上的连接处均与所述管路Ⅰ上的连接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提高棉花分生组织转化效率的辅助工具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辅助工具能够使农杆菌悬浮液保持在分生组织处,防止液体流动及其蒸发,从而减少了工作量,节省人工,并同时提高了转化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高棉花分生组织转化效率的辅助工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标记如下:
1管路Ⅰ、2管路Ⅱ、3管路Ⅲ、4连接处Ⅰ、5连接处Ⅱ、6连接处Ⅲ。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提高棉花分生组织转化效率的辅助工具包括一由硬质塑料制成的透明状的三叉管。该三叉管的3条管路分别标记为管路Ⅰ1管路Ⅱ2管路Ⅲ3,其中,管路Ⅱ2和管路Ⅲ3以管路Ⅰ1为中心呈对称布置,且管路Ⅰ1、管路Ⅱ2和管路Ⅲ3的游离端均为开口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辅助工具中,管路Ⅱ2和管路Ⅲ3与管路Ⅰ1之间的夹角均可为135°,管路Ⅱ2和管路Ⅲ3之间的夹角为90°。管路Ⅰ1、管路Ⅱ2和管路Ⅲ3的长度均为1cm,它们的内径均为0.3cm。
本实用新型的辅助工具中,管路Ⅰ1、管路Ⅱ2和管路Ⅲ3均由2部分连接而成,分别形成连接处Ⅰ4、连接处Ⅰ5和连接处Ⅲ6,连接处Ⅰ4、连接处Ⅰ5和连接处Ⅲ6分别沿管路Ⅰ1、管路Ⅱ2和管路Ⅲ3的长度方向延伸,这样就能够将该辅助工具套在待处理的棉花分生组织上,然后密封各连接处即可进行浸染试验。
本实用新型的辅助工具还包括可设置于管路Ⅰ1的开口端的纤维丝(图中未标),使用时,将纤维丝堵塞于管路Ⅰ1的开口处,以防止农杆菌从该开口处流出。为了能观察和计量农杆菌的吸收情况,在管路Ⅰ1、管路Ⅱ2和管路Ⅲ3上设置刻度(图中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6803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平板微晶玻璃压延辊打磨工具
- 下一篇:玻璃钢筒壁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烟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