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锌锰电池正极帽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66061.2 | 申请日: | 2013-10-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9131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9 |
发明(设计)人: | 王东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丰银电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08 | 分类号: | H01M2/08;H01M2/04 |
代理公司: | 宁波市鄞州甬致专利代理事务所 33228 | 代理人: | 代忠炯 |
地址: | 315111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 正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具体是涉及一种锌锰电池正极帽。
背景技术
目前,锌锰电池一般是碳棒作为正极,锌筒作为负极,锌筒中装有电芯粉,碳棒插在电芯粉中,电芯粉的上面用复压圈将电芯粉密封在锌筒内;在锌筒上方的口上有一塑料密封圈,塑料密封圈中央有一孔以便于碳棒穿过,塑料密封圈与复压圈之间形成的空间称为空气室;正极帽压在塑料密封圈上,铁壳在锌筒外面将锌筒及正极帽裹住;对于高氯化锌型电池,由氯化锌-氯化铵-水三组份组成的电解液,具有很高的饱和蒸汽压,在常压状态下,电解液的水分很容易散失,导致电解液干涸,引起电池失效;同时,在敞口状态下,锌与空气中的氧气在电解液存在下,组成了微电池,锌会快速被氧气氧化,锌被消耗,导致电池失效。因此,高氯化锌型电池必须形成高效的密封,才能保证电池具有良好的贮存性能。由于大批量生产时,塑料密封圈的尺寸及形状会有微小差别,塑料密封圈与锌筒及碳棒不能很好吻合,致使塑料密封圈与锌筒之间及塑料密封圈与碳棒之间存在微小的缝隙,使电池报废,甚至发生漏液,腐蚀使用电池的仪器。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据现有技术,一般在锌筒的口部封装一层沥青或者在塑料密封圈与碳棒间、塑料密封圈与锌筒间涂上一层胶水,尤其是碳棒与塑料密封圈间必须要用胶水对粗糙表面进行涂覆,但这种方法效率低、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以上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无须在电池内部涂胶就能实现密封且效率高成本低的锌锰电池正极帽。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提供具有以下结构的锌锰电池正极帽,它有具有良好导电性能的金属制造,正极帽是一体的,不具有孔洞或缝隙。它包括上帽和连接在碳棒套下的侧壁,它还包括连接在侧壁下的底盖,所述的底盖设有平台和底环。
采用以上结构后,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底环压入到电池内的塑料密封圈内,这样,锌筒内的气体和液体不会从塑料密封圈与锌筒之间或塑料密封圈与碳棒之间的微小缝隙渗漏出来,外界空气中的氧气也不会进入电池内部,起到密封作用。
作为优选,所述的底环垂直于平台,这样更容易压入塑料密封圈中。
作为优选,所述的底环的高度为0.3~1mm,高度保持在这个范围之内,既不会因为太短,起不到密封作用,又不会因为太长,难以压入塑料密封圈内。
作为优选,所述的底环的高度为0.5mm,高度适宜,既能起到密封作用,又能轻松压入塑料密封圈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锌锰电池正极帽的主视剖面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锌锰电池正极帽的俯视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锌锰电池正极帽装在电池内部的剖视示意图。
图中所示:1、上帽,2、侧壁,3、底盖,4、平台,5、底环,6、碳棒,7、正极帽,8、塑料密封圈,9、锌筒,10、电芯粉,11、空气室,12、复压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锌锰电池正极帽,它包括上帽1和连接在碳棒套1下的侧壁2,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连接在侧壁下的底盖3,所述的底盖3设有平台4和底环5,底环5压入到电池内的塑料密封圈8内,这样,锌筒内的气体和液体不会从塑料密封圈8与锌筒9之间或塑料密封圈8与碳棒6之间的微小缝隙渗漏出来,外界空气中的氧气也不会进入电池内部,起到密封作用。
作为优选,所述的底环5垂直于平台4,这样更容易压入塑料密封圈8中。
作为优选,所述的底环5的高度为0.3~1mm,高度保持在这个范围之内,既不会因为太短,起不到密封作用,又不会因为太长,难以压入塑料密封圈8内。
作为优选,所述的底环5的高度为0.5mm,高度适宜,既能起到密封作用,又能轻松压入塑料密封圈8内。
具体来讲,碳棒6作为正极,锌筒9作为负极,锌筒9中装有电芯粉10,碳棒6插在电芯粉10中,电芯粉10的上面用复压圈12将电芯粉10密封在锌筒9内;在锌筒9上方的口上有一塑料密封圈8,塑料密封圈8中央有一孔以便于碳棒6穿过,塑料密封圈8与复压圈12之间形成的空间称为空气室11;铁壳在锌筒9外面将锌筒9及正极帽7裹住,正极帽7压入在塑料密封圈8内,由于塑料密封圈有弹性,故底环5与塑料密封圈8之间能紧密配合,不留缝隙,这样,锌筒9内的气体和液体不会从塑料密封圈8与锌筒9之间或塑料密封圈8与碳棒6之间的微小缝隙渗漏出来,外界空气中的氧气也不会进入电池内部,起到密封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丰银电池有限公司,未经宁波丰银电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6606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能够提升娱乐氛围的新型耐高温窗帘布
- 下一篇:镓酸盐发光材料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