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MPPT功能的电压自适应太阳能充电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65700.3 | 申请日: | 2013-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453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1 |
发明(设计)人: | 王念春;吴晓玉;秦天平;王晓龙;丁凯;滕春阳;江志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江苏英伟特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G05F1/67 |
代理公司: | 常州佰业腾飞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1 | 代理人: | 金辉 |
地址: | 210096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mppt 功能 电压 自适应 太阳能 充电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太阳能充电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带MPPT功能的电压自适应太阳能充电器。
背景技术
目前,大多数便携式电子产品是由电池供电,而电池的电量通常是通过充电器从电网中获得。在没有市电的情况下,因为电池电量不足给人们的工作、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现在市场上也有很多充电器,例如一般的手机充电器只能利用市电资源,而当手机使用者置身于荒郊野外或旅行探险求救时手机突然没电,手机无法实现充电,无法与外界联络。而特殊类型的充电器—如太阳能充电器,一般只能提供一种充电电压,仅能对同一个或同一类的电子设备充电,通用性较差。且现有的太阳能充电器的太阳能利用率低,没有最大限地利用光能,使得充电速度较慢。
因此,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一种电压自适应的、太阳能利用率高的太阳能充电器甚为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太阳能利用率高的带MPPT功能的电压自适应太阳能充电器。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带MPPT功能的电压自适应太阳能充电器,包括太阳能电池板、DC-DC变换模块和MPPT控制模块;所述DC-DC变换模块的控制端连接MPPT控制模块,DC-DC变换模块的输入端连接太阳能电池板的正负极性端,DC-DC模块的输出端连接便携式充电设备的正负极性端;所述MPPT控制模块包括MCU控制单元,以及与MCU控制单元相连的第一电压检测单元、第二电压 检测单元、测温单元、辅助电源和液晶显示单元;所述辅助电源和第一电压检测单元均连接太阳能电池板的正负极性端;所述第二电压检测单元连接到便携式充电设备的正负极性端。
上述技术方案所述DC-DC变换模块为同步整流Buck电路,DC-DC变换模块包括MOS管Q1、MOS管Q2、MOS管Q3、电容C2、电容C3、电容C4、二极管D1和电感L;所述MOS管Q1的漏极D接太阳能电池板的正极性端;所述二极管D1的负极性端、电容C3的正极性端、MOS管Q2的漏极D、电容C4的正极性端和MOS管Q3的漏极D相连后连接到MOS管Q1的源极S上,二极管D1的正极性端、电容C3的负极性端、MOS管Q2的源极S和电容C4的负极性端相连后接太阳能电池板的负极性端;所述电感L的两端分别接MOS管Q2的漏极D和电容C4的正极性端;所述便携式设备的正负极性端分别连接MOS管Q3的源极S和太阳能电池板的负极性端。
上述技术方案所述辅助电源具有电源芯片LM2841;所述太阳能电池板的正极性端通过二极管D2接电源芯片LM2841的Vin端和SHDN端;所述电源芯片LM2841的SHDN端与GND端之间连接有并联设置的电容C5和电容C6,CB端与FB端之间依次连接有电容C7、电感L4和电阻R4;SW端连接电容C7的负极性端,SW端通过反向设置的电容D3连接到GND端;FB端通过电阻R3连接到GND端;所述电感L4、电阻R2的连接点与GND端之间连接有并联设置的电容C8和电容C9。
上述技术方案所述DC-DC变换模块中的电感L为贴片式电感。
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液晶显示单元为COG液晶。
上述技术方案所述MCU控制单元为ARM或DSP。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积极的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DC-DC模块中的电感元件使用贴片电感,使得充电器体积大为缩小,便于携带;
(2)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MPPT功能,太阳能利用率高,充电速度快;
(3)本实用新型具有电压自适应功能,能够给手机、照相机等多种便携式设备电池充电。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辅助电源的电路图;
附图中标号为:太阳能电池板1、DC-DC变换模块2、MPPT控制模块3、MCU控制单元31、第一电压检测单元32、第二电压检测单元33、测温单元34、辅助电源35、液晶显示单元36。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江苏英伟特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东南大学;江苏英伟特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6570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硅通孔平坦化的化学机械抛光液
- 下一篇:一种建筑装饰粉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