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圆柱连体H形钢骨混凝土桩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64499.7 | 申请日: | 2013-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5941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23 |
发明(设计)人: | 马逸鹄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金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内蒙古金海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5/36 | 分类号: | E02D5/3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4400 江苏省盐***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圆柱 连体 钢骨 混凝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基础工程领域,涉及到一种主次双向受力差别较大的桩,应用于太阳能电池板支架基础等双向受力差别显著的结构工程,具体涉及到一种双圆柱连体H形钢骨混凝土桩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大部分太阳能光伏发电采用钢结构支架。在岩石或较硬土地基中,太阳能光伏发电支架往往用钢桩抵抗水平推力、压力和较小拔力。其中控制荷载为水平推力施加在桩截面上的弯矩。其最显著特点是双向受力差别较大。在现行技术中,大部分太阳能支架设计都在岩石地基上钻单圆形孔后灌入灌浆料,然后插入预制的圆钢管。待灌浆料凝固后,基础达到预期的效果。此种钢桩的特点是施工方便。然而普通圆形钢管组合桩的缺点是非主要受弯方向应力水平过低而浪费钢材和灌浆料。针对普通圆孔钢管组合桩的缺点,本实用新型是将截面改成非中心对称双圆截面。解决了现有圆钢管组合桩非主受弯方向应力水平过低的不足,同样的抗力效果下可节省部分资源。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要针对圆孔钢管组合桩不够经济的问题,提供一种便捷可靠的、节省材料用量的双圆柱连体H形钢骨混凝土桩。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双圆柱连体H形钢骨混凝土桩,包括H形钢、灌浆料、双连体圆柱,其特征是所述的双连体圆柱为两个分开钻的圆孔,两个圆柱体有一定的迭合面积,灌浆料注入在双连体圆柱两个分开钻的圆孔中,在双连体圆柱两个分开钻的圆孔中再加入H形钢,使H形钢位于双连体圆柱中后形成双圆柱连体H形钢骨混凝土桩。
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双圆柱连体H形钢骨混凝土桩,由于其截面非中心对称,能在其受弯方向的截面抵抗矩满足要求的同时节约钢材。此设计解决了现有圆钢管组合桩非主要受弯方向应力水平过低而浪费钢材的不足。另一方面,由于两个部分迭合的钻孔的截面积比圆孔钢管组合桩一个大直径的圆孔的截面积小,本实用新型减少了工程的开挖量和灌浆料的用量。双圆柱连体因此而得名。
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和施工步骤为:
1、在需要施工的现场勘测并钻孔至合适的深度。
2、先钻一个孔至要求的深度。
3、钻第二个孔,与先钻的孔一定程度地迭合。注意先钻的孔内清渣。
4、钻完双孔后,往孔内注入灌浆料。
5、在灌浆料初凝前,边振动边插入H形钢桩至孔底部,并使H形钢上端达到规定的几何位置。
6、养护孔内灌浆料。
本实用新型与现行技术中的圆孔钢管组合桩相比,有益之处还在于:
由于其截面非中心对称,在其受弯方向的截面抵抗距足够大的同时节约钢材。由于两个部分迭合的小钻孔的截面积比一个大直径的圆孔的截面积小,减少了工程的开挖量和灌浆料的用量。H形钢与上部太阳能支架的连接简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水平剖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纵剖面图。
在图1至图2中:1-H形钢、2-灌浆料、3-连体圆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一种双圆柱连体H形钢骨混凝土桩,包括H形钢1、灌浆料2、双连体圆柱3,其特征是所述的双连体圆柱3为两个分开钻的圆孔,两个圆柱体有一定的迭合面积。灌浆料2注入在双连体圆柱3两个分开钻的圆孔中,在双连体圆柱3两个分开钻的圆孔中再加入H形钢1,使H形钢1位于双连体圆柱中后形成双圆柱连体H形钢骨混凝土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金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内蒙古金海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金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内蒙古金海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6449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利用在直流电源的分布式电能收集系统
- 下一篇:一种大型风电场储能接入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