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盗锁盖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64235.1 | 申请日: | 2013-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1498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2 |
发明(设计)人: | 张维昌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维昌 |
主分类号: | E05B15/00 | 分类号: | E05B15/00;E05B37/20 |
代理公司: | 杭州斯可睿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41 | 代理人: | 郑书利 |
地址: | 3250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盗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阀门的防盗装置,特别涉及一种防盗闸阀的防盗锁盖。
背景技术
闸阀设于输液管道上用于阻断或接通液体的输送,设于一些诸如石油等贵重液体的输送管道上的闸阀都设置有防盗装置。传统中的防盗闸阀在闸阀的阀杆外围设置包围阀杆的防盗套,并在防盗套上端设置防盗锁盖,通过防盗锁盖与防盗套的锁合实现防盗的功能。目前,防盗锁盖与防盗套锁合的方式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将防盗锁盖一端铰接在防盗套上,另一端上通过机械锁与防盗套连接,从而实现两者的锁合;另一种在防盗锁盖上设置多组密码锁,通过密码锁转动带动下端的卡片与防盗套内部的限位突起配合,而将防盗锁盖锁定保持在防盗套上。但是前者的安全系数较低,容易被认为破解,而且开锁钥匙不易保存,容易遗失;而后者的开锁闭锁操作都十分复杂,并且容易将密码混淆。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防盗性能更好且操作更加简便的防盗闸阀的防盗锁盖。
为此,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方式实现的:一种防盗锁盖,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盖体和下盖体,所述下盖体上端面设有两块呈中心对称的可滑动的圆弧锁片和锁片的复位装置,所述上盖体上设有可转动的拨动长条和密码锁,所述拨动长条的宽度小于两块锁片的间距且其长度大于两块锁片的间距,所述拨动长条沿长度方向的两端具有圆弧面,所述锁片朝内一侧设有凸块,所述密码锁的下端设有多个转动片,所述转动片上设有与凸块匹配的凹槽,所述上盖体盖在下盖体上且与其连接,所述拨动长条置于两块锁片之间,解锁状态下,所述转动片上的凹槽对齐且凸块置于凹槽内,所述锁片的圆弧边与下盖体外边沿对齐,锁定状态下,所述转动片上的凹槽未对齐且凸块顶在转动片外沿上,所述锁片突出于下盖体外边沿。
所述复位装置包括弹簧和设于锁片上的弹簧孔,所述下盖体上端面设有定位杆,所述锁片上设有与定位杆匹配的定位长孔,所述弹簧孔与定位长孔连通,所述定位杆穿过定位长孔,所述弹簧置于弹簧孔内且一端抵在定位杆上,另一端抵在弹簧孔内侧上。
所述拨动长条通过穿过上盖体的转轴与上盖体上端面上的拨动把手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中,防盗锁盖置于防盗套上,上盖体卡在防盗套外,而下盖体则伸入防盗套内,通过转动拨动长条可以顶动锁片向外滑动,通过与防盗套内的限位突起配合,使得防盗锁盖保持在防盗套上而无法向上退出防盗套,同时转动密码锁使其下端的转动片上对齐的凹槽被打乱并离开与锁片上凸块对准的位置,从而使得即使转动拨动长条而未顶住锁片的情况下,锁片也会转动片的外沿顶住而不会退回下盖体内,从而实现了防盗锁盖与防盗套的锁合,而在需要开盖时,根据密码转动密码锁,使转动片上的凹槽对齐并来到与凸块对准的位置,从而使凸块进入凹槽内,锁片的圆弧边重新与下盖体外边沿对齐,此时就能将防盗锁盖向上取出防盗套。这种防盗锁盖的防盗性能好,而且在开锁和闭锁时都十分简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下盖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锁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上盖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后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盗锁盖设置在防盗套上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这种防盗锁盖,包括上盖体2和下盖体9,所述上盖体2的直径略大于下盖体9的直径,所述下盖体2上端面设有两块呈中心对称的可滑动的圆弧锁片1和锁片的复位装置,具体来说,所述复位装置包括弹簧4和设于锁片上的弹簧孔8,所述下盖体2上端面设有定位杆6,所述锁片1上设有与定位杆6匹配的定位长孔5,所述弹簧孔8与定位长孔5连通,所述定位杆6穿过定位长孔5,所述弹簧4置于弹簧孔8内且一端抵在定位杆6上,另一端抵在弹簧孔8内侧上,所述上盖体9上设有可转动的拨动长条11和密码锁16,所述拨动长条11通过穿过上盖体9的转轴12与上盖体9上端面上的拨动把手15连接,所述拨动长条11的宽度小于两块锁片1的间距且其长度大于两块锁片1的间距,所述拨动长条11沿长度方向的两端具有圆弧面,所述锁片1朝内一侧设有凸块7,所述密码锁16的下端设有多个转动片13,所述转动片13上设有与凸块7匹配的凹槽14,所述上盖体9盖在下盖体2上并与其连接,所述拨动长条11置于两块锁片1之间,所述密码锁16的下端部13置于下盖体2上的腔体3内,解锁状态下,所述转动片13上的凹槽14对齐且凸块7置于凹槽14内,所述锁片1的圆弧边与下盖体2外边沿对齐,锁定状态下,所述转动片13上的凹槽14未对齐且凸块7顶在转动片13外沿上,所述锁片1突出于下盖体2外边沿。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方式工作的:在解锁状态下,将防盗锁盖放到防盗套18上,下盖体2伸入到防盗套18内部,上盖体9上则卡在防盗套内18的限位突起17上,使得防盗锁盖能够保持在防盗套18上,通过拨动把手15转动拨动长条11,拨动长条11长度方向两侧的圆弧面与锁片1接触并将锁片1向外顶出并压缩弹簧4,此时防盗套18上的限位突起17就被夹在凸出的锁片1和上盖体9上的限位凸台10之间,使防盗锁盖不会受力而从防盗套上脱开,同时,转动密码锁16打乱多个转动片13上的凹槽14并离开与锁片1上的凸块7对准的位置,使得在拨动长条11回位的情况下锁片1还是会被转动片13的外沿顶住,而不会回缩,从而实现了防盗锁盖与防盗套18位置的锁定,在不知道密码锁密码的情况下,其他人员无法打开防盗锁盖对闸阀进行操作,起到很好的防盗效果。在需要打开防盗锁盖时,根据密码转动密码锁16,此时多个转动片13上的凹槽14会对齐并来到与锁片1上的凸块7对准的位置,锁片1在没有被拨动长条11顶住的情况下,就在弹簧4的回复力作用下缩回下盖体2内,同时凸块7进入凹槽14内,使防盗锁盖回到解锁状态,此时就可以通过转动把手15将防盗锁盖向上从防盗套上取下,进而对闸阀进行操作,十分便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维昌,未经张维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6423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