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带式输送机滚筒筒体焊接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64055.3 | 申请日: | 2013-10-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0928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2 |
发明(设计)人: | 周华茂 | 申请(专利权)人: | 泰州市艾瑞克新型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5/08 | 分类号: | B23K5/08;B23K5/24;B23K5/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55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输送 滚筒 焊接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紧固连接装置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带式输送机滚筒筒体焊接装置。
背景技术
带式输送机具有运量大、运输距离大的特点,迄今已广泛应用于煤炭、粮食等多个工业领域。滚筒是带式输送机的一个关键部件,其主要功能是实现输送皮带的张紧与改向。由于滚筒对带式输送机的寿命及服役可靠性的影响很大,在实际应用中,为了提高带式输送机的工作性能,就需要不断改善滚筒筒体的加工精度。目前带式输送机滚筒筒体的加工过程主要步骤是先将矩形钢板卷成圆筒状(参见图1),然后焊接圆筒状钢板的接头,从而制成筒体。但目前本领域沿用的传统的焊接方法普遍存在焊接效率低、焊接速度慢、焊缝质量差以及工人劳动强度大等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充分提高焊接效率和焊缝质量并大大减轻工人劳动强度的带式输送机滚筒筒体焊接装置。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而采用的技术解决方案是这样的:所提供的带式输送机滚筒筒体焊接装置具有前后两部可沿待焊接筒体的接口缝线同步运动的小车,在前部小车上设置有与高压储气罐连接的 带焊膏漏斗阀门的焊膏漏斗,在后部小车上设置有火焰枪和焊丝的进丝管道,焊膏漏斗出口、火焰枪枪头以及进丝管道的出口均位于两小车之间的接近待焊接筒体接口缝线的位置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还包括:在后部小车上设置有用于调节火焰枪的位置与角度的火焰枪位置控制机构。
上述方案中,所述的火焰枪位置控制机构为平面四连杆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还包括:高压储气罐通过带电磁阀的管路与焊膏漏斗连接。
实际工作中,小车首先定位于滚筒筒体的起焊点处,通过开启焊膏漏斗阀门,将焊膏注入焊膏漏斗,之后关闭焊膏漏斗阀门,焊接开始;开启电磁阀使高压储气罐内的高压气体进入焊膏漏斗,将焊膏从焊膏漏斗挤出涂于待焊接筒体的接口处,将焊丝由进丝管道送至待焊接筒体的待焊接位置(该位置已涂有焊膏),开启火焰枪喷射高压火焰,使焊丝、焊膏及待焊接筒体的接口熔化,进行焊接;小车移动,进行连续焊接。火焰枪位置控制机构属于平面四连杆机构,可用于调节火焰枪的位置与角度,从而确保火焰枪喷射的高压火焰能够将焊膏、焊丝及筒体熔化。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集成度高,可同步完成焊膏涂覆、焊丝送进以及熔化等工序,从而易于实现焊接的机槭化与自动化,有利于提高焊缝质量和焊接效率,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由矩形钢板卷成的筒体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及工作原理示意图。
附图中各数字标号的名称分别是:1-进丝滚轮,2-进丝管道,3-焊膏漏斗,4-焊膏漏斗阀门,5-高压储气罐,6-小车,7-待焊接筒体,8-电磁阀,9-焊膏,10-火焰枪,11-火焰枪位置控制机构,12-小车,13-焊丝,14-待焊接的筒体接头。
附图2中的箭头方向为装置工作时的运动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带式输送机滚筒筒体焊接装置包括前后两部同步运动的小车6、12,在前部小车6上设置有高压储气罐5和带焊膏漏斗阀门4的焊膏漏斗3,高压储气罐5通过带电磁阀8的管路与焊膏漏斗3连接;在后部小车12上设置有火焰枪10和焊丝的进丝管道2以及用于调节火焰枪10的位置与角度的火焰枪位置控制机构11,焊膏漏斗3出口、火焰枪10枪头以及进丝管道2的出口均设置在两小车之间的接近待焊接筒体7接口缝线的位置处。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焊膏漏斗阀门4开启后将焊膏注入焊膏漏斗3,之后关闭焊膏漏斗阀门4;焊接开始后,首先开启电磁阀8,使高压储气罐5内的高压气体进入焊膏漏斗3,将焊膏9从焊膏漏斗3挤出,焊膏涂于待焊接筒体7的接口处,焊丝13由一对反向转动的进丝滚轮送入进丝管道2,进而送至待焊接筒体的待焊接位置,启动火焰枪10喷射高压火焰,使焊丝13、焊膏9及待焊接筒体的接口熔化,进行焊接;小车向前移动,进行连续焊接。火焰枪位置控制机构11采用平面四连杆机构,用于调节火焰枪的位置与角度,从而确保火焰枪喷射的高压火焰能够将焊膏9、焊丝13及筒体熔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泰州市艾瑞克新型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泰州市艾瑞克新型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6405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油井负压射孔采油管柱
- 下一篇:一种刀具顶落下料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