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太阳能发电蓄热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62008.5 | 申请日: | 2013-10-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8741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2 |
发明(设计)人: | 黄志贵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志贵 |
主分类号: | F24J2/34 | 分类号: | F24J2/34;H02S40/44;H02J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张锋 |
地址: | 530022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太阳能 发电 蓄热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太阳能利用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太阳能发电蓄热装置。
背景技术
近些年来,随着科技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能源的消耗越来越大,新能源,清洁能源的大力开发已经成为最主要的政策措施,也是我国长期的能源发展战略。在许多的新能源中,太阳能以其储量大、普遍存在的特性且开发利用的时候的清洁性而受到许多人的关注。为了能有效利用太阳能,人们发明了太阳能电池和用于收集太阳能的太阳能集热器。传统太阳能发电电池和太阳能集热管是两个独自工作的器件,不仅耗用材料较多,成本高,而且占用空间体积较大。
在我国,太阳能资源非常丰富,尤其是西部地区,光照时间长,太阳能资源极为丰富,具有良好的开发条件和应用价值。现有技术中的太阳能利用装置主要有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空气集热器等,这类太阳能利用装置主要由透明盖板、吸热板、换热管道和保温壳体组成,其中部分太阳能热水器还配备有储热水箱。由于散热面积较大和缺乏较好的改进措施,太阳能利用装置存在热量损失大,集热效率低的缺点,并且太阳能空气集热器不具备储热的功能,阴雨、夜晚等情况下不能工作。太阳能热水器尽管采用水箱储热,但水的储热密度低,造成水箱的体积过大,安装不方便,另外水容易在水箱内结垢,长期使用对人健康不利,水还容易结冰,使装置抗冻能力变差。
现有技术也公开了一些关于太阳能利用的文献。
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05l0040068.3,名称:结合储热材料的太阳能空气集热器,其特征为在传统平板式空气集热器的吸热板与底板之间填充储热材料,V型吸热板与相邻壁面构成空气流道。该设备不具备换热装置,因此只能以空气作为工作介质。另外,封装相变储热材料的金属容器为若干个,不能较好解决局部受热以及无阳光时设备的热消耗问题。
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220723618.7,名称:一种新型太阳能建材板,其特征为在保温层板上开有多个孔洞泳衣安装相变蓄能单元,不仅加大了装置的重量,且没有热量流动装置,不利于长时间光照产生的热量利用,时间过长易造成高温,降低装置使用寿命。
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110140960.4,名称:一种无水箱平板式相变储热型太阳能热利用装置,该装置特征在于包括金属外壳、金属容器、换热管道、热电偶、辅助加热板、双层透明真空盖板;金属容器位于金属外壳内,金属容器与金属外壳之间构成密封的保温腔;换热管道位于金属容器内,换热管道布置成2—lO层;金属容器内设有热电偶、辅助加热板;金属容器内封装有相变储热材料,换热管道、热电偶、辅助加热板均埋设于相变储热材料之中;金属容器的上表面喷涂有选择性吸收涂层,双层透明真空盖板盖在金属容器上。
该装置仅利用了太阳能热的特性,而忽略了其在发电方面的应用,不利于充分利用能源。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不足,提供一种既能利用太阳能发电,又能有效的收集散发的太阳能热量,结构轻便美观,安全有保障的太阳能发电蓄热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太阳能发电蓄热装置,包括太阳能板总成、蓄电器和蓄热器,所述太阳能板总成包括太阳能板层、网状固定层、防火保温底板和传热管,所述太阳能板层经粘合剂粘结固定于网状固定层上,所述防火保温底板安装于网状固定层下方,所述传热管安装于防火保温底板与网状固定层的中间,所述太阳能板层经导线与蓄电器相连接,所述太阳能板总成经传热管与蓄热器连接。
所述太阳能板层为若干块太阳能板,所述太阳能板为单晶硅太阳能板、多晶硅太阳能板、非晶硅太阳能板或多元化合物太阳能板的其中一种;所述若干块太阳能板经导线相互连接,并由导线接入蓄电器。
所述网状固定层设置有锥度方孔、加强筋、凸嵌扣和凹嵌扣,所述所述凸嵌扣和凹嵌扣设置于网状固定层四周,网状固定层为热塑性工程塑料,厚度为15mm—35mm。
所述的防火保温底板为泡沫聚氨酯板或酚醛发泡保温板,厚度为5mm-20mm所述防火保温底板最大的两个面涂有防火材料或粘贴金属铝板;所述防火保温底板于网状固定层粘合面还覆盖有铝箔层。
所述的粘合剂为环氧类树脂胶或酚醛类树脂,厚度为0.1mm—0.3mm
所述的蓄热器包括保温层、蓄热层、换热水管、热交换层、出水口、盖子和入水口,所述保温层位于蓄热器外侧,所述热交换层位于蓄热器最里侧,所述蓄热层位于保温层与热交换层之间,所述换热水管安装于蓄热层内,所述盖子上设置有入水口,所述出水口位于蓄热器下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志贵,未经黄志贵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6200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