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路板测试固定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60465.0 | 申请日: | 2013-10-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5160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16 |
发明(设计)人: | 周桃英;王香兵;唐豪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俊达测试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1/04 | 分类号: | G01R1/04;G01R1/067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许方 |
地址: | 214135 江苏省无锡市新区太***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路板 测试 固定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路板测试固定装置,主要用于电子制造工厂进行电路板故障的测试,属于测试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示波器、万用表、频谱分析仪等设备是用途十分广泛的电子测量仪器,这些仪器能把肉眼看不见的信号变换成看得见的图象或数字,便于人们研究各种电光现象的变化过程。这些仪器在生产、研发、维修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使用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便利之处,例如:
(1)使用万用表测试,需两只手分别握住两个表笔,接触待测试点,通过人眼观察结果,有些测试需要在同一个测试点改变不同的电路参数测试,这样,一个人就没办法在测试的同时调节电路,只能将表笔放到一边,调节后再接上表笔观察,或者两个人同时操作,比如测AD放大电路的输出,需要不断调节可调电阻,然后观察输出结果,这就需要两个人操作,一个人固定万用表表笔,另一个人调节可调电阻。
(2)使用示波器也同样存在使用万用表的这种现象,示波器的输入端接头虽然都带有夹持装置,但是在没有可夹持物的前提下,而且需同时测量几路信号,一个人就很难完成操作。
这样,在使用这些仪器测试过程中,有时候操作起来很不方便,很简单的事情需要多人合作才能完成,浪费了人力资源。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路板测试固定装置,应用辅助支架固定仪表仪器,使得电路板测试过程中不需要多余人手,解决了测试过程中仪器仪表使用不方便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电路板测试固定装置,包括底板、框架、支架;所述底板设置于框架底部,所述框架包括两个侧面,分别为第一侧面、第二侧面,其中每个侧面内侧均相对设置与底板平行的两根导轨;所述支架包括两根竖梁、上横梁、下横梁,所述两根竖梁中一根设置于第一侧面外侧,分别与第一侧面上的两根导轨连接,且垂直于底板,另一根设置于第二侧面外侧,分别与第二侧面上的两根导轨连接,且垂直于底板;上横梁的两端、下横梁的两端分别与两根竖梁连接,且垂直于两根竖梁,平行于底板;所述上横梁上设置沿上横梁水平滑动的第一活动连接装置,所述第一活动连接装置上设置导电槽,所述导电槽下部设置一端与导电槽连接的导电针。
所述上横梁上设置至少一个沿上横梁水平滑动的夹持装置;所述下横梁上设置至少一个垂直于底板的挡板,所述挡板沿下横梁水平滑动。
所述导电针与导电槽之间设置绝缘套管,所述绝缘套管一端与导电槽连接,另一端与导电针连接,绝缘套管内部设置导线,所述导线一端与导电槽连接,另一端与导电针连接。
所述导轨上设置卡槽,所述卡槽内设置第二活动连接装置,第二连接装置与竖梁连接,所述支架沿导轨滑动。
所述支架包括两个,所述支架平行设置,且均能够沿导轨滑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通过该装置固定测试设备,节约了人力资源。
(2)设置导电针,在电路板上空间小或者IC脚间距小的情况下,方便精确对准测试点,提高测试的可靠性和精度。
(3)设置下横梁上挡板,使得测试点定位更精确,避免接入测试点时偏移,接入错误,或者测试过程中导电针、表笔、输入端接头等偏移。
(4)导电针外部设置绝缘套管,避免测试过程中由于误操作造成短路现象,避免了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卡槽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图。
其中,图中的标识为:1-底板;2-下导轨;3-上导轨;4-上横梁;5-下横梁;6-竖梁;7-第一活动连接装置;8-导电槽;9-绝缘套管;10-导电针;11-卡槽;12-挡板;13-PCB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俊达测试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未经无锡俊达测试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6046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