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桡动脉穿刺托架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60461.2 | 申请日: | 2013-10-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1963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04 |
发明(设计)人: | 方灵燕;曾俊;鲁开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7/34 | 分类号: | A61B17/34 |
代理公司: | 北京瑞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00 | 代理人: | 赵秉森 |
地址: | 400038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桡动脉 穿刺 托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桡动脉穿刺托架。
背景技术
有创血压的监测能准确地反映患者的血压,随时发现动脉压的变化,有助于评价重要组织器官的灌注状态,为麻醉、术中用药提供可靠依据。同时,经动脉置管也可以采取血标本,并且是采取动脉血标本的理想途径,既可减少患者痛苦,又可及时迅速取得标本,有创血压监测避免了无创血压测量的误差;另外,随着冠心病介入诊治手术的不断提高,采用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介入手术,冠状动脉造影技术已成为心血管疾病的常规检查手段。
但由于桡动脉较细,穿刺难度明显增加,按我国常规穿刺方法穿刺一次成功率低,目前已经存在桡动脉穿刺托架,但公开的专利201120529019.7中的桡动脉穿刺治疗托架中,主要包括背托板和臂托板,背托板和臂托板均为平板,两者通过平面枢轴连接,使用时只是将患者手臂托起,存在桡动脉穿刺时,无法绷紧穿刺部位的皮肤,不易找到最佳穿刺点,容易导致反复穿刺或穿刺失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现有桡动脉穿刺托架无法绷紧穿刺部位的皮肤,不易找到最佳穿刺点,容易导致反复穿刺或穿刺失败。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桡动脉穿刺托架,包括背托体和臂托体,其中,还设有托架脚,所述背托体在长度方向上两端上翘,所述臂托体与背托体一体连接,所述托架脚与臂托体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时,在给患者的桡动脉穿刺时,将患者的手放置在桡动脉穿刺托架上,然后再用架上的约束带将手绑定在桡动脉穿刺托架上,此时,患者手臂伸直,抬高,手指掌面向下压,手掌背曲呈反弓状,使穿刺部位皮肤自然绷紧,桡动脉血管亦相应拉直固定,穿刺时不易滚动,桡动脉也更接近体表,易把握进针深度,一次成功率提高。
进一步地,所述臂托体和背托体在宽度方向上呈凹槽状,患者穿刺的手放在桡动脉穿刺托架上时,不会从两侧滑出,穿刺操作时更加安全。
进一步地,所述臂托体位置设有约束带,穿刺时用约束带将手固定,避免因手移动发生安全问题。
进一步地,所述背托体底部最低部分与托架脚最低部分在同一水平高度,桡动脉穿刺托架放置在桌面上时,背托体底部和托架脚共同支撑桡动脉穿刺托架,更稳定,不易移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是实用新型桡动脉穿刺托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桡动脉穿刺托架,包括背托体1和臂托体2,其中,还设有托架脚3,所述背托体1在长度方向上两端上翘,所述臂托体2与背托体1一体连接,所述托架脚3与臂托体2连接, 托架脚3与背托体1一起用于支撑本实用新型的平衡。
所述臂托体2和背托体1在宽度方向上呈凹槽状,患者穿刺的手放在桡动脉穿刺托架上时,不会从两侧滑出,穿刺操作时更加安全;所述臂托体2的位置上设有约束带4,穿刺时用约束带4将手固定,避免因手移动发生安全问题;所述背托体1的底部最低部分与托架脚3最低部分在同一水平高度,桡动脉穿刺托架上放置在桌面上时,背托体1的底部和托架脚3共同支撑桡动脉穿刺托架,更稳定,不易移动。
具体使用方法:
将本实用新型放置于桌面上,由背托体1底部和托架脚3共同支撑,患者手掌朝上将手背部分放在背托体1上,手臂搁于臂托体2上,用约束带4约束患者手部,此时,患者手臂伸直,抬高;手指掌面向下压,手掌背曲呈反弓状,使穿刺部位皮肤自然绷紧,桡动脉血管亦相应拉直固定,行穿刺时不易滚动,且桡动脉也更接近体表;医生左手示指腹面平放并固定桡动脉,右手持动脉血气针斜刺入桡动脉,达到血气针所需量时,迅速拔针,同时也可直接接一次性压力换能器,从而达到有创动脉血压的监测。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6046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3-甲硫酪氨酸翻译系统及其应用
- 下一篇:显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