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湿法烟气脱硫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58509.6 | 申请日: | 2013-10-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7762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07 |
发明(设计)人: | 陈锦銮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睿锦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80 | 分类号: | B01D53/80;B01D53/81;B01D53/4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55000 云南省昆明市经济技术开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湿法 烟气 脱硫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湿法烟气脱硫系统。
背景技术
现阶段,环境污染问题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其中以空气 污染问题尤为突出。由于我国在治理空气污染方面较西方发达国家而 言其技术发展历史较短,国民环保意识相对较弱,所以到目前为止, 空气污染仍十分严重。
一些大型企业的(例如电厂,水泥厂,化工厂、炼钢厂) 所排放的废气也是造成空气污染的重要源头。近年来,应该承认大多数企业在整治废气排放方面已取得一些成绩,同时环保意识有所提高。但是,由于对环保设备的投资会提供企业的生产成本,所以有些企业虽然明白降低空气污染的重要性但最终仍未安装废气处理设备。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说,这类问题就显得更为突出。以燃煤电厂为例,国内外的燃煤电厂的湿法烟气脱硫吸收塔通常布置在炉后烟囱以外的区域,具体而言,通常设置两座脱硫吸收塔, 二者对称布置在炉后烟囱两侧,并且在脱硫吸收塔的四周被围绕设置有增压风机,氧化风机,石膏排出泵等。
首先,上述脱硫系统的需要的设备较多,这些设备和购置,安装 和维护使得设备项目投入成本较高,部分企业无法承受如此昂贵的脱 硫设备; 另外,上述脱硫系统由于包脱硫烟道和增压风机,所以系统的运行阻力较大,所以运行耗能较高;并且,由于上述脱硫系统本身结构不够简化,所以其占地面积较 大,这在土地资源日益紧张的社会大环境不相适应,如果将土地成本考虑在内的话,上述脱硫设备的投产是普通小型企业所不能承受的;
此外,更为重要的是,上述脱硫系统本身结构使得脱硫工作和主 机可以独立进行,对于使用该脱硫系统的企业来说,如果其为降低生 产成本而只生产不脱硫,其在技术上很容易实现,换句话说,上述脱 硫系统的结构无法在技术上抑制企业偷排的情况。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湿法烟气 脱硫系统,从而克服上述缺陷。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湿法烟气脱硫系统,其包括,
一脱硫塔,所述脱硫塔两侧设有烟气进口及烟气出口,且所述脱硫塔下端也设有烟气出口;
一顶罐,所述顶罐与所述脱硫塔顶部相连;
一混合系统,所述混合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生石灰罐、混合罐及熟石灰罐;
一循环系统,所述循环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再生循环浆液罐、循环混合罐及再循环脱硫灰罐;同时,
所述混合系统与所述循环系统分别与所述顶罐相连,且所述脱硫塔下端烟气出口与所述循环系统相连。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所述脱硫塔下端烟气出口与所述再生循环浆液罐相连。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混合罐和所述循环混合罐连接水管。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熟石灰罐内装有熟石灰浆液, 生石灰罐内装有生石灰。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采用循环系统,脱硫效果好,且结构简单,成本低。同是设置了循环系统,提高脱硫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湿法烟气脱硫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烟气脱硫装置其包括,
湿法烟气脱硫系统,其包括,
一脱硫塔8,所述脱硫塔8两侧设有烟气进口9及烟气出口10,且所述脱硫塔8下端也设有烟气出口10;
一顶罐7,所述顶罐7与所述脱硫塔8顶部相连;一混合系统,所述混合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生石灰罐3、混合罐2及熟石灰罐1;一循环系统,所述循环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再生循环浆液罐4、循环混合罐5及再循环脱硫灰罐6;同时,所述混合系统与所述循环系统分别与所述顶罐7相连,且所述脱硫塔8下端烟气出口10与所述循环系统相连。所述所述脱硫塔下端烟气出口10与所述再生循环浆液罐4相连。所述混合罐2和所述循环混合罐5连接水管11。所述熟石灰罐1内装有熟石灰浆液, 生石灰罐3内装有生石灰。
本实用新型通过循环系统提高了脱硫效果,并且结构简单,成本低,能有效提高湿法脱硫设备的推广,有效的保护环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睿锦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云南睿锦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5850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乙酸三甲基硅酯的合成方法
- 下一篇:一种内螺旋切削装置